本篇文章1062字,读完约3分钟
几天前,中国学生向马拉维利隆圭女子高中马学校捐赠了乐器。马拉维第一夫人格特鲁德·穆塔里卡、马来西亚教育部长姆萨卡、文化部长奇乌米亚、内政部长查扎马等高级官员和贵宾、中国驻马拉维大使王和夫人、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等出席。
格特鲁德·穆塔里卡在讲话中深情款款地说:“音乐能给悲伤的人带来欢乐,给沮丧的人带来安慰,给痛苦的人带来内心的平静。”"中国不仅在马拉维演奏普通的音乐,也是发展和友谊的声音."“一棵树不能成林,但丹仙不能发声。所有马拉维人都应该与我们的中国朋友携手,演奏马中友谊的华丽乐章。”
在参加活动的中国客人中,三名来自北京的少女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全国人大附属中学和北京第十一中学的学生。他们是这项活动的真正主角。在中非民间商会的组织和支持下,正是他们发起了向马拉维学校捐赠乐器的倡议。经过努力,他们为慈善事业筹集了一万多美元。
与官方援助相比,一万多美元的捐款可能只是一个小数目,但这笔钱是孩子们自己筹集的,这代表了中国中学生的心声,是不寻常的。孩子们用捐款买了414件乐器。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中非民间商会和马第一夫人办公室的协调下,在马来西亚选择了6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学,每所学校都设有音乐教室(每所69首)。“小捐赠,大影响”。孩子们的真情感动了每一个人,高级官员马和媒体纷纷前来助阵,掀起了一场"大运动"。孩子们用一点一滴的“小钱”支撑起了这场盛会,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民间外交活动。
一年前,第一夫人马在访问中国期间,去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与学生交流。在访问期间,她谈到了非洲同龄人面临的挑战,如饥饿、疾病和辍学。受此启发,包括上述三名中学生在内的五名学生随后发起了向马拉维学校捐赠乐器的倡议。他们不仅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还通过慈善义卖、演讲和路演等方式,积极向周围的同学、老师、家长和各界爱心人士募捐,并自费来到马拉维,为渴望得到乐器的马拉维学生送去乐器。
在此次捐赠中,马来西亚第一夫人办公室、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中非民间商会、马拉维教育部以及长期在马来西亚投资经营的中资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此次捐赠。
在仪式上,三名来自远方的中国中学生也为他们的非洲朋友准备了一场中国特色的手绢舞。表演结束后,他们牵着马拉维女孩的手,走进会场中心,教她们转动手帕。
音乐是最美的语言,同学是最纯洁的友谊。正如王大使在讲话中所说:“一个亿万富翁捐100万,我们可能什么也感觉不到;但是如果是一个中学生的爱,即使是一美元,我们也会觉得很有意义。我们的中学生令人钦佩,值得非洲同龄人的鼓励。”
标题:音乐架起中马两国友谊桥梁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