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5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陕西省金融机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效率,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完善融资模式,实现文化产业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陕西省文化产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7%,文化产业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24.9%,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陕西:文化金融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不断加强窗口指导,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明确信贷支持方向。本行以支持文化旅游整合发展为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中国特色和陕西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网络娱乐、数字出版、文化创业等产业,支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省内金融机构通过简化贷款审批程序、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了文化产业对资金的时效性需求。一方面,一些股份制银行机构建立了审批小微特色产品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围绕陕西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制定了“一户一策”的个性化专项金融服务计划,成立了“领先金融客户推广小组”,建立了文化目标客户白名单,以深度挖掘合作潜力和空空间。针对大明宫遗址保护项目投资大、收益有限、回收期长等融资劣势,一些开发金融机构创新性地设计了“一对一”贷款方案,支持遗址公园及周边地区的同时改造,同时有利于周边居民生活的改善,构建了项目还款现金流。该项目荣获“全国优秀文化金融合作创新成果奖”。

陕西:文化金融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无形资产质押是文化企业融资的主要制约因素。陕西省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创新,针对无形资产多、抵押品不足的文化企业的特点,为优质文化项目和龙头企业量身定做,先后推出了多种符合文化产业特色的新产品。金融机构相继推出基于版权质押、专业担保公司、个人连带责任担保等组合担保方式的“创意贷款”文化金融产品,启动影视公司影视转播权质押贷款业务,积极探索实施收费权质押、版权质押、收入账户监管等有效担保和保障措施;信贷支持是以文化企业下游优质客户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或直接开展保理业务。

陕西:文化金融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针对文化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和融资手段的问题,陕西省金融机构重点加强担保机制建设,开发合适的产品,帮助文化中小企业稳步健康发展。Xi市曲江新区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担保公司,引入外部联合担保为中小企业融资,并建立基于版权管理的版权质押担保,提高借贷能力。在陕西金融机构,开发网上银行循环贷款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出“五贷一通”纯信用贷款和“文宝通”专属品牌,支持省内外大秦帝国、大雁塔景区等一批著名文化旅游品牌;探索通过专业担保机构、集团公司担保和联合担保贷款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方式。

陕西:文化金融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陕西省金融机构在加大信贷支持的同时,也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采取了不断完善的融资模式。一方面,结构性股权融资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理财资金通过指定渠道直接增加文化产业融资主体的股权。投资到期时,指定企业回购其理财基金持有的相应股权;另一方面,积极运用永久债券、短期融资券、定向债券、配股债券等新产品,为企业提供一体化定制融资。此外,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为文化产业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的探索也在有序推进。

陕西:文化金融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Xi市分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文化金融一体化发展,以投贷联动为支点,探索开发文化金融产品,积极寻求低成本资金与文化企业对接,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票据筹集资金。同时,发挥中介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标题:陕西:文化金融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