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5字,读完约3分钟
让“网络附加”帮助寻求医疗建议
李红梅
充分利用“互联网+”缓解人们医疗的“痛点”和“堵点”,严格监管,确保互联网诊疗稳定,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依托医疗机构,可以发展网络医院,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可以在网上退货和开药。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将普遍提供在线服务...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卫生”发展的意见》,让人们想象到了在家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美好未来。
在21世纪,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一个比《爱丽丝梦游仙境》更精彩的世界。“互联网+”之风也吹进了传统医学领域。在医院排队等候的头痛和对实验室检查点令人眩晕的搜索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然而,“看病难”这一就医过程中最痛苦、最阻碍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全民和谐参与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为了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更合适的诊疗方案,人们不惜穿越千山万水,付出高昂的代价。
我们能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人们少受困扰吗?答案是肯定的。大部分尽最大努力去大城市大医院的病人都患有疑难重症,需要专家级的医疗服务。这是最适合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地方,相对成熟的服务模式是远程医疗。患者可以在当地医院进行检查和测试,并通过在线远程医疗,请专家根据各种临床证据给出最佳治疗方案。此外,一些慢性病和常见病患者也是经营大型医院的主要人群,他们需要定期随访、长期随访和健康管理等服务。“internet plus”将密切联系专家、家庭医生和患者,实现有针对性的、持续的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跟踪和管理,并通过体温促进医疗。
网上医院、远程医疗和网上随访在一些地方已经初具规模,积累了很多经验。然而,在网上诊疗过程中,由于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导致了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如网上信息与网下信息不一致,不能识别对方的检查结果,以及对“飞刀”手术缺乏责任心等。为了消除人们对网上医疗的疑虑,《意见》首先明确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不能超越医疗行业的“底线”,例如,它被确定为适合“回归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即初步诊断不适合网上,因为医生需要面对面地接触和倾听患者,收集患者检查和测试的临床数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此外,有些疾病,如肿瘤和儿童疾病,不适合在线随访,尤其是对幼儿,不建议通过互联网看医生。
其次,《意见》划定了监督的“红线”。当医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就诊时,执业风险应该由依托的医疗机构还是平台承担?有像离线这样完整的过程吗?医疗保险如何收费和支付?医疗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是否能够得到保护...针对人们的医疗关切,《意见》不仅明确了网络医疗的规范,还要求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权威发布、信息共享、互检互检。认可;建立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基本标准(如医疗服务、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支付系统。只有落实《意见》的要求,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才能建设一个“健康的互联网中国”。
“互联网+”的发展目标是让人们少跑腿,多运行数据。充分利用“互联网+”缓解人们医疗的“痛点”和“堵点”,严格监管,确保互联网诊疗稳定良好,必将改变未来医疗供给的不平衡局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姜晨
标题:让“互联网+”助力寻医问药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