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8字,读完约2分钟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最近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政府:加强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管可以缓解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的报告,称如果中国银监会对三家政策性银行发布的管理措施得以实施,将对主权信用产生积极影响。
穆迪认为,如果上述管理措施得以实施,将有助于缓解与低经济回报社会项目银行贷款和高风险国家贷款(尤其是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贷款)相关的潜在或有负债风险。
根据2017年11月中旬发布的新管理规定,政策性银行必须加强资本管理、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这项新规定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策方向一致,决策者强调需要抑制与经济体系相关的金融风险。
穆迪还指出,对政策性银行的新监管可能存在负向传导效应,即相关政策性银行对城市化、社会和农村发展的投融资支持可能有限。
中国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家政策性银行都由中央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并受益于中央政府提供的资本配置和担保。近年来,这三家政策性银行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他们的资产约为23.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1.3%,相当于整个银行体系总资产的10%,而五年前,这一比例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9.2%,相当于整个银行体系总资产的8.3%。穆迪预测,三家政策性银行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这与政府投资社会基础设施、增加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贷款和投资的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与此同时,政策性银行将重点放在社会回报较高但经济回报较低或期限较长的项目上。这意味着资产质量可能下降,损失将增加,从而增加了政府提供进一步财政支持的必要性。
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政策性银行“一带一路”相关贷款达到1.4万亿元,相当于2016年gdp的1.9%和政策性银行资产的6%;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贷款达到2.4万亿元,相当于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2%和政策性银行资产的10.3%。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较高,随着相关投资的增加,上述部分贷款可能开始遭受损失。
政策性银行专注于匹配国内社会政策,这也可能推高主权信用风险。例如,CDB参与了对棚户区改造的财政支持,主要是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据CDB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本行共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1.555万亿元,其中2017年发放7509亿元。
标题:穆迪:政策性银行监管收紧影响正面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