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9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商务部近日发布的2018年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Xi经济开发区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排名第17位,比上年高5位,居西部地区首位,取得了“赶超”发展的显著阶段性成果。

自Xi经济开发区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度融合合作以来,经济开发区探索出了一条“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Xi经济开发区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所,建成了世界一流的超导材料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基地、世界第二大叠层金属复合材料和金属纤维生产基地,并在航空空航天、核电、化工、医疗设备、添加剂制造、节能环保六大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科技创新促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Xi经济开发区共有新材料产业企业41家,工业总产值131.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8%,同比增长14.4%,初步形成了“世界材料看Xi,材料看Xi经济发展”的发展格局。科学研究、中试和工业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保证了技术和工业的进步,实现了良性循环。所谓“科研”是以国家需求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中试”是搭建创新平台,突破成果转化瓶颈,“产业化”是瞄准高端市场,开发高端产品,反馈科研成果。

科技创新促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目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Xi经济开发区设立了31家公司,建立了五大园区,包括特种金属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区、西部金属材料产业示范园区和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园区,以西部超导、西部金属材料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主体,形成了大规模的集群发展态势和国内外整体竞争优势。其中,西方超导公司是世界上唯一能同时生产铌钛超导线材和棒材的企业。

科技创新促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所瞄准国家重要需求和国际前沿技术,确保产出科技成果的市场认可度和先进水平。五年来,共申请国家专利724项,授予专利638项(其中80%以上为发明专利),取得省部级成果52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加强,创新源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

科技创新促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同时,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坚持“股权国有化、增量多元化”原则的同时,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转化的行业拥有绝对或相对的控制权,始终以国有独资的方式将研究和中试部分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了“蜂王”的孵化作用。

科技创新促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这种方式不仅发挥了研究所通过各公司董事会进行决策的宏观指导和监督作用,而且发挥了各产业公司自主经营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了“战略统一、战术灵活、相互协调”,保证了产业后续发展的主动性和整体竞争优势,确保了国有资产的控股地位。总资产增加了34倍,从重组时的2.01亿元增加到目前的72亿元。

科技创新促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面对竞争,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没有盲目模仿跟踪和盲目扩张,而是将技术与国家战略和国内外市场相结合。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加快突破前沿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与下游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参与重大项目,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提前进行供方改革。

科技创新促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在钛材低端市场严重过剩、中端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及时重组了西部钛业公司,使板带材生产线从国内钢厂生产低端钛板甚至轧钢转变为生产大型飞机、大运会、船舶等领域使用的高端钛材。

根据Xi新材料产业的相关规划,2019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将超过950亿元。Xi安还将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新材料生产中心、“一带一路”新材料创新基地和世界新材料创新研究之都。到2021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500亿元,实现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科技创新促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在这种新形势下,Xi经济开发区将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组建“陕西稀有金属科工集团公司”为契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建设的步伐,以创新带动发展,力争在“十三五”期间通过群众创新等新途径为地方经济和科技进步做出新的贡献,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抢占新材料产业的制高点。

标题:科技创新促西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