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7字,读完约4分钟
2019年1月的最后一天,平安部门再次向中国人的幸福伸出橄榄枝。
1月31日,华夏幸福宣布控股股东华夏控股以每股24.597元的价格将公司1.7亿股股份转让给中国平安的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转让价格为42.03亿元,占总股本的5.69%。
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华夏控股的持股比例从41.30%降至35.61%,平安在华夏幸福的持股比例从19.56%增至25.25%,仍居第二大股东。此外,华夏幸福表示,股权转让不会影响公司结构,控股股东仍为华夏控股,实际控制人仍为王。
据信,平安部门增持华夏幸福的举措与银监会鼓励保险公司进入市场有关。就在平安保险增持华夏幸福的三天前,中国保监会表示,鼓励保险公司利用长期账户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并允许特殊产品通过经纪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化解股票质押的流动性风险。
为应对增持,平安资产管理也确认了“应对政策”的声明。“平安对中国幸福的投资是一项具有战略协同效应的长期金融投资。今后,双方将响应国家政策,解决社会问题,协同发展医疗保健和养老产业,重点发展两大领域:长期租赁公寓和医疗保健服务。”
6个月前,平安部门以140亿元的巨额资本进入市场,其19.7%的持股比例使平安部门成为华夏幸福的第二大股东。此后,华夏幸福的管理团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去年9月,华夏幸福董事胡学文辞去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时,平安部门提名孟森和王伟进入董事会。随后,2018年12月初,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为华夏幸福聘请了华润置地前首席财务官于坚,而业内曾有传言称,华润置地执行董事吴向东也将加入华夏幸福。
从平安部门的各种行动中可以看出,它在中国幸福中的话语权正在一步步增加,它正在为自己的房地产事业铺平道路。
早在入股华夏幸福时,平安资产管理就表示对华夏幸福作为工业新城运营商的能力和潜力持乐观态度,并强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与华夏幸福在养老产业、公租房和长期租赁公寓等领域进行合作。
话音刚落,中国平安就在去年9月与华夏幸福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的合作包括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协调工业发展和探索新业务。
在平安部门的帮助下,华夏幸福走出了资金短缺的深渊。多年来,周转缓慢的华夏幸福严重依赖于集约融资。从2013年到2017年的五年间,华夏幸福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公司债券、中期票据、ppp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方式,融资总额达2757.82亿元。
然而,自2018年以来,国内金融环境趋紧,华夏幸福的融资也受到了阻碍。根据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从1月到3月,华夏幸福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为134.33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87.86亿元相比大幅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幸福的资金链变得紧张起来,无奈之下,华夏幸福董事长王走上了“卖股票求生存”的道路。从平安部门获得140亿元资金后,华夏幸福似乎松了一口气,在土地市场恢复了往日的风格。时代财经了解到,仅在2018年12月,华夏幸福就赢得了17块地。
此外,平安成为股东后,华夏幸福在融资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华夏幸福获得了三次融资。截至2018年底,公司债券融资70亿元人民币,发行6000万美元高级无担保固定利率债券。今年1月,华夏幸福在2019年完成了首只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
然而,暂时缓解财务压力并不意味着华夏幸福已经站在了安全地带。去年平安入股时,华夏控股签署了一份纸赌协议,承诺以2017年净利润为基础。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5%和105%,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4.15亿元、144.88亿元和180亿元。
在此期间,如果华夏幸福当期实际净利润低于承诺利润的95%,则需按照承诺净利润与当期实际净利润之差×平安资产管理持有股份19.7%的公式,以现金形式对平安资产管理进行补偿。
根据华夏幸福2018年前三季度的报告,从2018年1月至9月,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78.78亿元,同比仅增长26.49%。此外,据华夏幸福总裁孟静介绍,2018年华夏幸福的销售目标是2100亿元,而去年的销售额只有1634.77亿元,完成率不到80%。
也就是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夏幸福能否实现赌博协议中承诺的目标,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标题:平安系再抛橄榄枝,42亿加购华夏幸福5.69%股份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4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