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5字,读完约5分钟
早在10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中国茶就通过古老的茶马古道传到了西亚、北亚和欧洲……在古老的茶马古道——古代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上,中国茶备受推崇,并风靡海外。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茶叶很难走出国门。专家表示,中国茶叶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困难,“一带一路”倡导的现代丝绸之路建设可能会为茶叶企业再次创造“走出去”的辉煌带来机遇,但任忠任重道远。
各种各样的困难
历史悠久的茶业公司吴玉台,经过多次尝试,对“走出去”的艰辛有着深刻的理解。
2010年11月,吴玉台与香港信达丰集团签署了意向合作协议,计划对香港市场进行全面调研和规划,并将香港市场发展作为未来五年市场拓展战略的重点项目。2012年10月,吴玉台在京港交易会上与香港博达有限公司签署意向协议,计划收购其99%的股权,成立“吴玉台香港有限公司”。这一举措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吴玉台借壳海外上市、进入香港甚至借助资本市场走向海外的关键一步。然而,几年过去了,无论是在香港开店,还是在香港上市,都是一事无成。
事实上,吴育台本身的发展策略已有所转变,例如,专门经营吴育台本地菜系的“茶餐厅”已被关闭,阻碍了他以茶餐厅为踏脚石开拓香港市场的计划。然而,“走出去”的难度并不仅限于老牌茶叶企业吴玉台,而是中国茶叶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中国茶叶企业要“走出去”,首先需要中国茶叶“走出去”。据海关统计,2016年,中国出口茶叶32.9万吨,价值14.8亿美元。据统计,2016年,中国茶园面积超过4300万亩,茶叶产量超过240万吨,分别占世界的60%和42%,居世界第一。换句话说,中国茶叶出口仅占茶叶总产量的13.7%。福建省茶叶协会会长冯庭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茶叶产业有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引人注目等特点。茶叶出口的国际份额较低,茶叶企业大多是原材料出口,低水平的价格竞争是主要因素,茶叶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
许多困难
北京五玉台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认为,像吴玉台这样的中国茶叶企业要“走出去”,困难重重。首先,中国的食品和农产品与欧美国家的标准不同,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此外,欧盟、美国和日本频繁出台新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规定,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障碍。其次,中国茶“走出去”的另一个困难是文化差异。西方人对中国茶还知之甚少,中国茶的国际地位有待提高,这与东西方茶叶消费习惯和茶文化的差异有关。亚洲市场对中国茶有很好的了解,但是欧洲、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仍然需要一个接受中国茶的过程。西方人,尤其是英国人喝红茶,喜欢在茶里加牛奶和糖;多喝袋泡茶,因为袋泡茶方便又便宜,适合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而喝中国茶对茶具和泡茶有一定的要求,这在国外很难操作。第三,在茶叶和茶文化的推广中,价格混乱,品牌营销手段落后,创新不足,茶文化没有在国外得到总结、推广和推广。
文化第一
在国际上没有多少发言权,也缺乏可以大声呼唤和记住的品牌。甚至中国茶叶企业的总出口量也不及英国利普顿家族的销售额...与古代丝绸之路时代的辉煌相比,中国茶确实处于尴尬的境地。
但是,冯庭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中国开拓外部需求、扩大国际市场的一次伟大尝试,也是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旅行,这将为中国茶文化的复兴提供一次伟大的历史机遇。
陈认为,中国茶外出首先需要文化。事实上,从更广的角度来看,茶不仅是一种饮料,也是一种文化。“在国外开店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由于种种原因,茶叶只能通过展览才能买到。”吴玉台总经理孙丹伟曾向媒体表示,吴玉台的茶在2003年法国参展时深受法国人的喜爱,2014年赴阿联酋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来,他通过北京东城区政府搭建的“走出去”平台,将中国庙会移植到海外。在泰国举行的第一届庙会上,吴玉台的产品基本上卖到了空.长期以来,吴玉台频频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示了品牌的国际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除了参与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赛事的推广和服务,我们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国际市场的市场调研、经验交流和贸易谈判,为品牌的国际拓展积累经验和资源。陈表示,吴育台将继续利用政府设立的展览等“走出去”平台,宣传中国茶文化,为中国茶叶的国际扩张奠定文化基础。
此外,专家们还建议,中国茶叶要想“走出去”,就必须坚持生活方式营销的品牌建设理念,对产品进行标准化和标签化,使中国茶叶产品更好地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针对目的国的技术标准、质量监管和消费习惯,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最终填补中国茶叶产业品牌和市场的不足,从茶叶大国走向茶叶强国。
标题:“走出去”,中国茶企想说爱你不容易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