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4字,读完约4分钟

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和使用权的分离与承包地的分离有很大的不同。适度放开宅基地和农民住房使用权,不是让城市人在农村买房,也不是在宅基地上建别墅和私人会所,而是把资金、技术、人才等城市因素吸引到农村,让农民闲下来。住房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的有效载体

宅基地改革不是让城里人下乡置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和使用权的分离。针对这一说法,有人认为“放开宅基地和农民住房使用权”意味着城市人可以去农村买房子、买房子;有些人认为国家土地使用规划和使用控制在未来可以打破,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它。笔者认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不是让城市人去农村买房,而是让闲置的农房成为农村振兴的产业载体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鲜资源。局外人不应该对农民的家园有疯狂的想法。

宅基地改革不是让城里人下乡置业

中国农村宅基地总面积约为1.7亿亩,占集体建设用地的54%。宅基地是农民以集体组织成员的名义获得的,只有本集体成员才能在本集体申请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长期使用。虽然农民的住房建设费用由自己承担,但农民的宅基地是免费获得的,因此农民的宅基地权利是不完整的。根据法律规定,农民无权将自己的房屋出售给有城市户口的城市居民。随着实践的发展,我国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大量的农舍和宅基地常年闲置;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户多房”、“新屋不拆”、一些“农戴尔”和“三代农民”难以获得宅基地等。

宅基地改革不是让城里人下乡置业

需要指出的是,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和使用权的分离与承包地的分离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国家政策鼓励流转,鼓励耕地适度集中;至于宅基地,鼓励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宅基地制度是农村集体组织保障其成员生存权的制度,也是集体组织成员权利的体现。如果非成员也能获得宅基地,就会侵犯成员的权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土地使用,宅基地不得非法买卖。

宅基地改革不是让城里人下乡置业

目前,中国有33个县正在试行宅基地制度改革。前提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在试点期间暂停执行某些法律规定。政策是先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尝试,然后根据试点情况决定是否以及如何修改法律。前期试点在保障农民用益物权、引导农民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规范宅基地管理和利用、改善村庄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宅基地改革不是让城里人下乡置业

适度放开宅基地和农民的房屋使用权,不是让城市人在农村买房,更不是在宅基地上建别墅和私人会所,而是将资金、技术、人才等城市元素吸引到农村,让农民的闲置房屋成为发展农村旅游、养老等产业的有效载体。中央政府提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旨在进一步振兴宅基地,发展新型农村新型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该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充分利用农村地区闲置的宅基地和农舍,让农民能够分享更多的产业链和土地增值收益。

宅基地改革不是让城里人下乡置业

现阶段,如果放开宅基地流转的限制,短期内似乎会增加农民的“融资渠道”,但从长期来看,失地农民很难安居置业,这很容易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由此可见,宅基地对于农民来说意义重大,因此不能轻易转化为其他财产的土地。宅基地使用权人拥有其他合理的住所,并经农民同意,符合法律要求后,方可转为耕地或商业建设用地。

宅基地改革不是让城里人下乡置业

今后,各地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立”的具体形式,在实践中探索盘活和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途径,结合发展农村新产业新经营形式和返乡创业创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城市中农民的闲置住房可以开垦为耕地,恢复为生态用地,有些还可以发展旅游休闲、医疗保健和养老产业。然而,无论如何改变,底线是保证农民的利益和尊重农民的意愿。(乔)

宅基地改革不是让城里人下乡置业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淼

标题:宅基地改革不是让城里人下乡置业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