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9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申请设立生猪期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畜牧品种和中国最大的农业品种,生猪期货的上市将为中国生猪养殖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引导中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评论:用生猪期货熨平“猪周期”

目前,中国的生猪产量、猪肉产量和猪肉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生猪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世界总屠宰量的57.46%。生猪上下游产业链涉及饲料、养殖、兽药、屠宰、食品等领域,直接关联企业数以万计,从业人员超过1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养猪业深受“猪周期”困扰,生猪价格波动频繁。由于缺乏有效的远期价格引导和套期保值工具,生猪养殖企业往往盲目扩张或减产。特别是近年来,各大生猪养殖企业普遍制定计划加快产能扩张,但苦于缺乏套期保值工具。一旦价格进入下行周期,养殖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

评论:用生猪期货熨平“猪周期”

同时,生猪价格的波动影响了消费者对猪肉的正常消费需求,猪肉价格的上涨对cpi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减缓生猪和猪肉价格的波动,生猪期货项目应运而生。生猪期货是以生猪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对套期保值、降低经营风险、稳定生产收入、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生产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评论:用生猪期货熨平“猪周期”

首先,生猪期货的参与群体是多样和开放的,包括生猪养殖、屠宰企业和贸易商。信息交流更加充分,可以为行业提供公平的远期价格。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生猪未来现货价格,提供市场预期。养殖企业可以以此为借鉴,调整养殖规模,避免周期性和剧烈的价格波动,帮助解决“猪周期”问题。

评论:用生猪期货熨平“猪周期”

其次,生猪期货将为生猪产业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风险管理工具。生猪养殖企业可以根据屠宰计划,在期货市场提前销售,锁定销售利润,稳定养殖经营活动,解决大型企业快速扩张的后顾之忧,促进行业规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评论:用生猪期货熨平“猪周期”

此外,生猪期货将与上游豆粕、玉米等品种形成饲料养殖产业链。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玉米、豆粕和生猪期货锁定农业利润。同时,三个品种之间的套利交易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期货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和标准化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为发展期货交易奠定了基础。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尽管生猪期货已经建立,但在正式上市之前,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扎实地继续。生猪期货不同于其他期货,它是cpi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生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不合理。在生猪市场上,养猪户和消费者承担的经营风险和价格波动压力最大,而销售者、饲料供应商和加工企业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它们占据了相当大的利润份额。如何运用“期货+保险”等创新工具,确保生猪产业利润分配的合理性,是生猪期货需要应对的挑战之一。另外,猪属于活体,因此有必要对其输送系统进行创新。例如,猪的一些交货质量指标需要提高,交货标准化问题需要澄清。此外,在新品种上市的初始阶段,要有一个消化、认可和再利用的过程,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做出良好的预期和引导。

评论:用生猪期货熨平“猪周期”

(主编:崔志明hf118)

标题:评论:用生猪期货熨平“猪周期”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