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5字,读完约3分钟

本报记者周

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一直是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牵头开展了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的研究,并作为学术指导单位,成立了一个由100多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围绕该指数和中国社会融资问题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根据该团队的研究结果,截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贷款余额为69.16万亿元,承兑汇票余额为12.54万亿元,公司债券发行融资余额为18.37万亿元,融资信托融资余额为8.53万亿元。融资租赁融资余额6.4万亿元,保理行业融资余额4900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融资余额21.9万亿元。互联网金融(网上贷款)研究表明,在企业社会融资中,银行贷款占54.84%,承兑汇票占11.26%,企业信用债券占16.5%,融资信托占7.66%,金融租赁占3.95%,保理占0.44%,小额贷款公司占0.87%,互联网金融(网上贷款)占1.10%

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亟待降息破解“资金空转”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融资(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为7.16%,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6.6%,承兑汇票平均融资成本为5.19%,企业发行债券平均融资成本为6.68%,融资信托平均融资成本为9.25%,保理平均融资成本为12.1%,小额贷款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21.9%。

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亟待降息破解“资金空转”

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研究项目负责人高连奎表示,实际上,企业在实际融资过程中的融资成本普遍高于此次公布的数据,因为企业不仅要承担与融资利率相对应的成本,还要承担大量隐性费用,包括手续费、评估费、担保费、生活费、律师费、差旅费和招待费等,这些费用往往不低。

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亟待降息破解“资金空转”

值得注意的是,高连奎认为,在研究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期间,研究小组发现,近年来,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保理、互联网金融(网上贷款)、民营股份制银行全面萎缩,而服务于中央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融资业务大幅增加。保理、小额贷款、网络金融和民营股份制银行都有非常明显的业务转型趋势。

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亟待降息破解“资金空转”

随着融资环境的恶化,原有的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转变方向大多从服务投资转向服务消费,从服务中小企业转向服务个人、政府平台和大企业。随着这一转变过程,大量现有公司已经退出,一些新公司已经崛起。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保理公司转向以大企业为核心的“反向保理”;小额贷款市场转变为以消费金融为重点的互联网小额贷款;P2p在线贷款转向小额现金贷款;私人股份制银行转向为影子银行提供融资服务。

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亟待降息破解“资金空转”

高连奎认为,当前金融环境的不良本质在于企业盈利能力差。每年支付给金融资本的巨额利息是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必须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财务利息支出。在企业利润普遍提高后,中国的金融资金敢于离开香港,为风险更高、利润更高的中小企业服务。只有资本才能恢复其冒险本性,而央行主要负责降低融资成本。

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亟待降息破解“资金空转”

高连奎表示,空资本转移不是由资本过多引起的,而是由资本过少和利率过高引起的。如果我们真的想摆脱所谓的“资本转移”,就必须降低利率,降低所有贷款企业或项目的风险,让回报银行做生意。金融借贷市场的利率越低,金融业务给银行系统带来的回报就越多,so-called/きだよきだよきだよききだだだよwill就越小。这是真正的选择。

标题: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亟待降息破解“资金空转”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