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8字,读完约4分钟
重庆将建立医疗改革和便民的长效机制
这12项便利措施给了大众更多的成就感
1月2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全市医疗管理和基层卫生会议上了解到,去年全市医疗就诊人数达到1亿多人,其中,外地来重庆就诊人数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同时,我市将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形成的12项便民措施,让群众有更多的实惠感。
预约登记应该精确到一小时
预约挂号已经成为许多人看病的首选。去年,共有327,175人透过12320健康热线预约。
“目前,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预约诊疗服务已实现全覆盖,所有三级医院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包括电话、微信、支付宝等形式。
其中,分时微信预约挂号可精确到每5分钟一次,重医儿童医院李佳分院微信预约挂号可精确到每10分钟一次,重医第一附属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手机应用预约挂号可精确到每30分钟一次。
为了缩短病人的等待时间,市内三级医院将逐步增加预约门诊的数量。到2018年底,三级医院诊疗预约率将达到50%以上,随访预约率将达到80%以上,口腔和产前检查预约率将达到90%以上。三级医院不同时段预约检查的住院病人比例达到100%,不同时段门诊病人预约率不低于预约病人的50%,不同时段预约应准确到每小时。
“预约挂号是12项便利措施之一,它直接影响患者的医疗体验。”该负责人表示,拥有大量二级或二级以上门诊病人的公立医院也应设立自助服务机,提供自助查询、支付和打印报告等服务,以减少病人登记、定价、收费和取药等服务窗口的等待时间。
二级公立医院的普通数量不少于一半
自去年9月9日公立医院全面改革以来,门诊检查费用发生了变化,各级医院的检查费用有所不同。以三甲医院为例,主任医师体检费30元,普通门诊15元,医疗保险报销后,公民自费分别为20元和5元。
“通过价格杠杆,很多人选择看普通门诊和一、二级医院,从而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市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医院应保证公共号码源的供应。根据要求,二级公立医院的普通人数来源比例不应低于50%,三级公立医院的普通人数来源比例不应低于30%,应安排副高级及以上资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参加普通门诊。
同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应规范便民诊所的设置,完善医疗指导标志,为儿童提供便民服务。
预计不同医院的检查结果将相互认可。据介绍,今年我市将大力推进同级医院和医学会内医疗机构检查结果的互认,全市10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将实现25项常规项目检查结果的互认,避免患者重复检查。
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承包服务的全覆盖
据了解,家庭医生签名服务也是12项便利措施之一。截至去年底,我市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20%以上和45%以上的常住人口,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卡贫困户、计划生育特困户、高血压和肺结核病人签约服务率达到100%。
“今年,我们将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提供健康管理、预约就诊、家庭访视和健康咨询等服务。”该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我们将努力把合同制服务扩大到全人口,基本实现家庭医生合同制服务的全覆盖。
公立医院将实现免费无线信号的全面覆盖
等医生的时候,无聊怎么办?现在你不用担心手机流量了。据了解,今年内,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将实现免费wifi信号全覆盖,方便患者查询相关信息。同时,医院还将为患者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如检查结果推送、费用查询、电子支付等。
此外,公立医院应在门诊大厅和其他区域提供方便设施,如轮椅、开水、担架和急救药品。在服务台和护士站为患者提供纸、笔、针线盒等便利设施,根据需要设立护理室,在等候区为患者提供紧急充电装置,并安排健康促进展板。
12项便利措施
(a)灵活分配资源
(2)开展预约服务
(3)提供自助服务
(4)保证普通号码来源的供应
(5)规范便民诊所的设置
(6)促进检查和检查结果的相互认可
(7)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服务
(8)扩大家庭医生的合同服务
(9)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
(10)改善便利设施
(11)加强医学指导
(12)加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服务(记者李伟)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雷丽娜
标题:重庆将建立医改便民长效机制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