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9字,读完约4分钟

◆经济导报记者杜海济南报道

11,623家公司——这是今年1月18日在新三板市场上市的公司数量。与去年年底相比,这一数字减少了7个(截至去年12月31日,为11,630个)。此外,去年共有709家新的三板公司被摘牌,这一数字逐年飙升。

《经济先驱报》记者指出,自本月5日以来,新三板上市数量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为零。本月5日,10家新的三板企业停止上市。种种迹象表明,新三板的“负增长”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理性的放弃者”

多数

去年,全国创业板上市数量转向低速增长模式,上市公司数量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大量公司被摘牌。根据风能信息数据,去年有709家新三板公司停止上市。其中,160家公司在去年上半年被摘牌,去年下半年飙升至549家。2016年,只有56家公司停止上市。

“失血”症状渐显 新三板走到量变到质变转折口

从上述709家公司的退市原因来看,“其他不符合上市条件的情况”最多,有357家公司,占50%;有270家公司进行了“生产经营调整”,占38%;暂停转让后,有40家公司(占6%)未能披露定期报告。根据公司披露的具体情况,业绩变化、融资需求、公司重大变化、监管处罚是企业选择退市的主要原因。

“失血”症状渐显 新三板走到量变到质变转折口

“新三板退市潮的出现,反映了上市公司对自身的理性思考,也是新三板环境回归平静的外在表现。”中国北方一家券商的场外交易市场部主管郝晴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去年有600多家企业主动申请退市,这表明“理性的退出者”仍占绝大多数。

“失血”症状渐显 新三板走到量变到质变转折口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约有580家新的三板企业已开始首次公开募股。为了配合上市计划,向村、明德生物、驱动生命等一大批公司相继选择退市。许多退市的ipo公司都是基于清理“三类股东”的考虑。也有不少公司因并购退出了新三板。去年,超过60家公司因合并和收购而从新三板退市。

“失血”症状渐显 新三板走到量变到质变转折口

也有一些企业上市后没有交易,也没有融资。考虑到在新三板上市的高成本,他们选择离开新三板。

此外,不少人被股份转让系统强制退市。去年12月,股权转让系统对上市私募的审核结果进行了“判断”,万勇资产、达仁资产管理、招商局等五家在新三板上市的私募机构因不符合整改要求被强制退市。除了5家私募机构退出市场外,国泰期货、新力康等未披露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的企业也进入了退市行列。

“失血”症状渐显 新三板走到量变到质变转折口

上市预备役部队

显著“缩小”

一方面,新三板企业退市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上市数量明显放缓。

去年,新三板市场冷,加上各种原因,如股票消费和上市门槛的隐性增加。自当年3月上市公司超过11000家以来,一直没有大的增长,去年7月和10月分别出现负增长。新房子的数量是-30和-15。截至去年底,上市公司数量固定为11630家,全年仅增加2176家,比2016年下降50%以上

“失血”症状渐显 新三板走到量变到质变转折口

在储备方面,根据东方财富(300059,股票咨询)的选择数据,截至去年12月31日,申请股票转让系统上市的企业数量为266家。2016年底,这一数字为1,138人。不难看出,新三板的“失血”症状正在逐渐显现。

退市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上市企业后备力量的“萎缩”以及上市门槛的提高,可能导致新三板进入“负增长”时代。

“我们公司已经在新三板上市两年多了,但从未增发过股票。我们在新三板拿不到钱,这让我们有些失望,所以我们打算离开新三板。”在济南注册的一家新三板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新三板的信息披露等义务也需要花费时间、人力和金钱,如果不小心,将受到股份转让系统监管的处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负担。

“失血”症状渐显 新三板走到量变到质变转折口

事实上,在上述709家已退市的公司中,有376家公司自上市以来没有增发股票,占一半以上。

在郝晴看来,无论如何,新的第三委员会已经从最初的狂热中平静下来,达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留在新三板还是选择离开,都应该规范自己,专注于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上市公司未来的融资、转让或联姻奠定基础。”

标题:“失血”症状渐显 新三板走到量变到质变转折口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