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75字,读完约5分钟
1月9日下午,环境保护部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消息,“环境保护部首次处罚机动车制造商”,其中提到环境保护部最近通报并处罚了两家违反空气污染防治制度的机动车制造商。其中,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被罚款3000多万元,山东唐骏欧灵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被罚款700多万元。
此次处罚事件是环保部在2018年机动车污染治理工作中的第一枪。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这也是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后,环保部首次对一家汽车公司开出罚款,也是金额最大的一次。罚单一开出,就引起了业界的震惊,并为相关汽车公司敲响了警钟。
《中国汽车报》记者对这起罚款事件进行了梳理,重点如下:
处罚原因:废气排放不合格和车载诊断系统欺诈
环境保护部通知处罚的车辆生产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
通知指出,卡马汽车8辆柴油轻型卡车和唐骏欧灵109辆柴油轻型卡车的尾气排放不符合国家四项排放标准。其中,采样测试中,卡马汽车氮氧化物排放超标5.7-5.9倍,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超标5.6-5.7倍,颗粒物排放超标。1.1-1.5倍;唐军欧灵轻型卡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是标准限值的5.4-5.9倍,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是标准限值的5-5.5倍。
此外,山东凯马318辆重型柴油车因车载诊断系统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而被罚款,部分主要功能被阻断(抽检的3辆重型柴油车及后处理装置无法通过车载诊断系统读取车辆信息,无法报警egr进气管堵塞故障),属于“作弊、以次充好、冒充合格品销售”行为。
处罚结果:罚款、纠正、停产整顿
根据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环境保护部实施了没收违法所得和两倍货值的处罚,其中凯马汽车罚款总额约为3174.2万元,唐骏欧灵罚款总额约为703.6万元。
除罚款和处罚外,环境保护部还责令这两家公司依法纠正非法生产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并责令卡马汽车公司停止生产,纠正假冒伪劣产品和假冒出厂检验合格产品非法生产污染控制装置的行为。
惩罚:严厉的惩罚有很强的威慑作用
根据环保部官方网站,在2014年以来对符合环保标准的机动车的监督检查中,发现这两家公司故意造假,生产不合格车辆,在行业内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升级效果。环境保护部采访了这两家公司,并要求立即整改。此次对山东凯马和唐骏欧灵的三辆轻型柴油车进行了排放测试,测试结果均不合格。本次调查中的违法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据悉,环保部专门成立了柴油车辆打假专项工作组,并于2016年1月组织了柴油车辆专项监督检查。专项工作组在营销环节委托第三方购买新车,按照标准要求在企业生产现场随机抽取车辆样本,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
“柴油车专项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由环境保护部大气司、环境监察局、政法司和北京市环保局的有关人员组成。大气部主任为组长,大气部副主任、环境监理副主任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境保护部大气司机动车辆处。”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
环保部指出,对两起典型的环境违法案件直接进行了行政处罚,并对两家汽车公司处以数千万元的巨额罚款,这表明了环保部对非法排污的“零容忍”态度。此外,这两起案件作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环境保护部处罚的第一起案件,具有示范作用,并将对类似的环境违法行为产生强大的威慑作用。
下一步:增加检查,建立汽车公司黑名单
同时,环境保护部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全面实施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严肃查处生产超标机动车和污染控制装置的欺诈行为。
2018年,环保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机动车和油品监督检查,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坚决打赢蓝天防御战的重要举措。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在回答记者关于处罚两家机动车生产企业的提问时说,环境保护部将严格执行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不断加强对新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和完善机动车环境监管的长效机制。
在谈到加强执法监管时,田特别提到,将加强对汽车生产企业、发动机生产企业、后加工生产企业等重点环保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监管,规范和不规范地组织新车生产和销售环节。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篡改、屏蔽车载诊断软件欺诈、不按要求披露环保信息等行为,依法快速严肃查处,建立车辆企业和销售环节。
从“汽车公司的第一张罚单”事件中可以窥见一斑,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信号:机动车排放已经是一个硬性指标,很难通过欺诈。企业只有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防线,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警报已经响起。上述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也向《中国汽车报》记者透露,处罚较重后,不排除会出现情节较重、处罚较重的罚单。这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多的汽车公司收到罚单。汽车公司应该注意,规范他们的操作,避免打枪。
标题:环保部开年第一枪!凯马汽车被重罚三千余万元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