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1字,读完约3分钟
"移动支付风险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风险类型."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马国光在移动支付安全与创新研讨会上指出了行业面临的挑战。目前,移动支付需要在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专家认为,加强大数据建设可以帮助消费者在支付更高效时证明“你就是你”。
移动支付多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已经渗透到居民的交通、购物和日常支付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办理移动支付业务109.63亿元,总额70.82万亿元,分别增长17.84%和16.76%;非银行支付机构办理网上支付业务1101.91亿条,金额51.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和93.15%。
“移动支付改善了体验,方便了人们,同时其风险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隐蔽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等新趋势。尤其是手机方面的账户盗窃和欺诈频繁发生,给用户资金造成一定的损失。”马国光表示,移动支付需要安全升级,以跟上效率的提高。
中国银联年初发布的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通常使用二维码扫描支付,近50%的受访者出于优惠信息仍在扫描二维码,即使二维码来源不明。“一些消费者扫描了‘桂林’二维码,钻了空的空子,一些人扫描了未知的二维码,并把它嵌入了木马病毒,还有一些人觊觎扫描二维码来注册账户的礼物,导致个人信息被盗。”中国银联云闪支付事业部的张亮说。
目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市场机构高度重视的风险控制方案。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副总经理刘艳波(600036)表示,通过大数据分析,支付机构可以掌握支付的时间和地点、登录移动设备的时间和时长、浏览习惯和偏好,更有效地判断“你是你”。
中国工商银行(601398)互联网金融部情景合作部主任谢翔表示,过去,银行希望通过电子证书、密码等强有力的认证方式来屏蔽支付前端的风险,但硬件安装对客户的支付体验影响很大。“现在,所有机构都在尽最大努力在安全性方面保持不敏感,将相关账户列入黑名单,加强中后台数据分析,并通过大数据发现可疑交易。”
然而,在现阶段,许多大数据风险控制系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数据的真实性不高,有效性需要市场来验证,数据的收集和使用面临合法性。
“在大数据时代,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与数据隐私保护密不可分。”蚂蚁金服安全管理部主任梁铮表示,从数据存储、数据显示、数据使用到数据核算,所有环节都需要得到保护,以防数据泄露危及消费者的支付安全。
(据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武玉)
《人民日报》(2018年6月8日,第12版)
标题:移动支付 如何平衡便捷与安全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