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5字,读完约4分钟

尽管stephankothrade在2016年1月1日担任巴斯夫亚太区总裁和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但可以说巴斯夫和中国的命运是明确的:“早在1885年,巴斯夫就派出代表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推荐巴斯夫的新染料产品;20世纪10年代初,巴斯夫全球销售额的14%来自中国。”

与中国的缘分还要继续

当然,巴斯夫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重点投资项目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开始的。

科迪文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过去的20年里,巴斯夫在大中华区投资了60亿欧元,与合作伙伴的投资额超过80亿欧元,使其成为中国化工行业最大的外资企业。

中国:一个重要的战略市场

科迪文承认,中国一直是巴斯夫的一个重要战略市场。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巴斯夫的高层管理人员积极接触中国。当时,巴斯夫对中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发展化学工业的热情印象深刻。巴斯夫已经进入中国市场,而其他公司仍将中国视为“有待开发的市场”。

与中国的缘分还要继续

巴斯夫的管理层一直认为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成为其产品的重要市场。事实证明,巴斯夫的判断是正确的。中国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巴斯夫的预期,中国已经成为巴斯夫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的第三大市场。

科迪文对中国的变化也有着深刻的了解。

2001年,在巴斯夫战略规划部门工作期间,科迪文为中国制定了生产基地概念,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国市场。“我有幸参观了上海和南京。那次中国之行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大吃一惊。人们努力工作,努力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孩子的生活。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化:消费市场极其繁荣,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与中国的缘分还要继续

2012年,柯再次来到中国南京,出任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总裁,该公司是巴斯夫和中石化在南京的合资企业。这是巴斯夫全球第三大综合生产基地。科迪文认为这是他职业发展的顶峰。“尽管在路德维希港和世界其他国家有过工作经验,但要成为扬子石化-巴斯夫的总裁仍然不容易。在这四年里,我对我的合作伙伴中石化有了深刻的了解。”

与中国的缘分还要继续

2016年,科迪文开始负责巴斯夫大中华区的业务运营。他激动地说,中国现在是一个更加开放和透明的全球市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品市场,也是最大的外国投资目的地国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经济中绝对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与中国的缘分还要继续

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

始于40年前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使其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柯文帝认为,中国人民、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包括巴斯夫这样的国际企业,都是此次改革的受益者。

但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中国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市场。例如,创新。随着中国逐渐进入小康社会,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国消费者现在不仅想买车,还想买一辆材料轻、燃油经济性好、排放低的车。另一个例子是产品转型。化学品是许多高附加值下游产业的基础产业,中国也已经从制造型经济转向创新型经济,因为成功转型对企业尤为重要。

与中国的缘分还要继续

当然,还有环境保护。公众对化工企业缺乏信任也是巴斯夫面临的一个挑战。为此,巴斯夫积极支持化工行业“负责任的关怀”的活动目标,除了在整个集团内实施之外,还与供应商、物流提供商和客户分享相关经验。此外,巴斯夫还在重要的生产基地成立了社区咨询委员会,与社区进行沟通。

与中国的缘分还要继续

在中国,巴斯夫参与了由消费升级推动的“质量革命”。“巴斯夫利用其全球专业知识帮助我们的客户参与其中,为中国社会带来环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创新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柯文帝认为,市场对创新的需求和不断提高的环境标准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市场的开放。

与中国的缘分还要继续

现在,科迪文已经在上海住了两年多。他非常肯定中国在10年后会变得更好:“改革将继续,公众将更加关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中国将为公司和个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巴斯夫和中国的命运无疑将继续。

标题:与中国的缘分还要继续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