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2字,读完约5分钟

卓尚进

作为中国金融业进入新时代后率先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成为新的银行发展战略的第一家大型银行,建行普惠金融战略的制定和推出,对于建行未来的战略转型和发展,对于提高国家金融服务战略和民生水平,促进我国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解决新时期我国重大社会矛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

把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到战略地位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提升自身政治地位,加深对普惠金融深远意义的理解,将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今年的全国会议都作出了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矛盾在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大量小微企业、“双创新”客户、弱势群体、贫困人群等。无法获得更好的现代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建立普惠金融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规范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重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2015年11月,全面深化改革中央领导小组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是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用性和满意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已经将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更重要层面,为普惠金融发展确定了更全面、更具体的目标,并制定和提出了更系统、更具可操作性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把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到战略地位

普惠金融涉及小微、“双创新”、扶贫、涉农等领域。,涉及面广,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就业和改善民生。解决新时期发展不平衡,实施农村振兴是主要的社会矛盾。这是一个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分享新的发展理念的战略领域。应该说,建行是基于对普惠金融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深远经济和社会意义的深刻认识,出于其作为国有银行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制定并实施了普惠金融战略行动计划。这为其他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把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到战略地位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顺应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将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地位。实践经验表明,如果说商业银行依靠以大行业、大企业为核心的“双大”经营战略,关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20年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发展,是扩大银行业务和收入规模的务实选择,那么,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样的战略选择已经不再过时。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金融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已经形成。经济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带来了市场的新变化。在互联网和高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市场资源的配置在许多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新的市场模式正在加速。在新兴金融技术的支持下,传统的“28年定律”正在被颠覆,未来的金融业必将赢得基层和世界。与此同时,一些传统领域的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在经济从高速向高质量转型的过程中,风险压力不断积累,尤其是在金融领域。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已成为当前三大战役的第一场。下一步,开放金融业将使银行业的压力加倍。在新的时代,商业银行应该面向蓝海、面向公众、面向基层,在利用好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进行战略调整。由此可见,抓住这一趋势,主动制定和实施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使普惠金融发展成为银行新的发展战略,是一个非常明智的战略选择。

把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到战略地位

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大胆探索和创新,创新制度和机制,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创新发展的形势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遵循经济、金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一条科学可行的途径,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行将普惠金融战略的立足点和实施核心放在平台运营和数据运营上,以金融技术为支撑,从单一提供金融产品,到构建一个外部互动、内部全面整合的平台,以服务市场和客户,增强客户粘性和认同感,产生流量和交易,拓宽和深化空空间和未来市场的运营。总之,就是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好平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创造一个新的包容性金融生态。这为其他银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把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到战略地位

我们相信,只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积极构建普惠金融业务多元化新模式,就能在短时间内谱写新时期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新篇章。

标题:把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到战略地位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