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5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小杨
3月2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银行保险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传达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提出引导银行业和保险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全面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崭新标志。在3月24日至26日举行的“中国发展论坛2018年年会”上,许多专业人士就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现代经济体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其中许多涉及保险业的发展。
随着保险业的改革发展和强监管的推进,保险业在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在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和行业逐步规范化的背景下,即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
3月24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黄宏在年会上表示,养老问题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高度复杂性。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应从我国国情和国际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出发,商业保险应成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主要“提供者”。
众所周知,改善民生保障不能仅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来维持。利用市场化的保险机制,建立政府与市场优势互补的民生保障机制,不仅可以提高民生保障的可持续性,还可以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需求。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商业保险建设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商业保险应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
在年会上,保险机构的高级官员也介绍了养老保险的最新进展。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表示,泰康在2007年之前就开始规划养老产业,现在正积极规划链式养老社区。改善民生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保险在医疗和养老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
事实上,保险不仅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行业和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经济中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经营健康规范、风险管理有效的保险业不仅可以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还可以起到稳定器和减震器的作用,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保险业混乱和咄咄逼人,就会给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带来潜在的风险。
鉴于此前的风险,如不合理的标语牌和激进的投资,监管当局自去年以来努力控制混乱,防范风险,弥补不足,为实体经济服务,有效地遏制和处置了一些风险点。其中,保险资金的使用是关键。养老基金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而保险业是连接长期储蓄和长期投资的天然桥梁。如何提高保险资金的配置效率,引导长期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很多嘉宾在年会上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保诚集团首席执行官迈克威尔斯(Mike Wells)表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保险资金也是长期资金,因此保险资金在融资方面更适合“一带一路”项目。除了银行,保险机构还可以为“一带一路”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肇星表示,保险机构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而银行可以吸收短期资金,并有一些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资本来源、运营和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法的新组合可以为一带一路提供更优化、长期和稳定的资本来源。
标题:保险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