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16字,读完约7分钟

我们的记者小杨

农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今年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到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拓展农村发展新动力”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加强小农户社会化服务”、“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部署,标志着农村振兴战略将于2018年进入实施年。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切实推进农村振兴,实现“让农业成为朝阳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成为代表们的热门话题,而“帮助农业供给方进行结构性改革,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增强亿万农民的收益感和幸福感”也成为保险业关注的焦点。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补充农业保险的“短板”

显然,要推进农业供给面的结构性改革,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供给面和需求面的衔接和匹配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产品大多处于保障物化成本的阶段,甚至大多数省份还没有达到完全覆盖物化成本的标准。担保水平低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三大主食平均每亩保额为369元。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成本调查数据,2015年中国三大主食的物化成本为425.07元,13个粮食主产省三大主食的物化成本为399.93元。农业保险分别占物化成本的86.8%和92.3%。同年,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总成本(包括人工和土地成本)分别为1202.12元、984.30元和1083.72元,农业保险仅覆盖总成本的30.70%、37.48%和34.05%。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从这一点来看,这种安全水平与农业大国不相称,也不能满足对具有大规模和集中风险的新农业企业实体的渴求。

正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军所说,近年来,农业保险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总的来说,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还是比较广泛的。就食品而言,安全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在脱贫过程中,有许多经济作物没有保险,保险种类也很少,保护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到2018年提出“探索水稻、小麦、玉米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韩军认为,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和试点,未来农业保险还会有更多的探索。例如,我们必须在“扩大、增加产品、提高标准”方面下大力气:“扩大”意味着实现保险覆盖;“增加产品”是指尽可能增加合适的农业保险产品;“提高标准”意味着提高农业保险的水平和质量。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构建包容性农业保险体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农村发展的总体要求,即“繁荣工业、生态宜居、文明乡风、有效治理、富裕生活”。

只有当工业繁荣时,农村才会繁荣;只有当经济强大时,农村才会受欢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科学规划,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拓展农村发展新动力,依靠改革”的部署,同时强调“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加强小农户社会化服务”的相关要求。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据记者调查,传统农民收入中,多元化特征明显。许多农民家庭收入主要外出打工,农业生产性收入比重逐渐下降。村民完全依赖传统耕作,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低。一旦遭遇不幸,他们很容易因疾病、学校或灾难而陷入贫困。然而,新的农业经营实体成本高,农业生产投资大,对灾害风险更敏感,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更大。“目前,中国的农业生产实体分为传统小农和新型农业经营实体。但是,现有的农业保险政策大多是基于前者,不能充分反映日益不同的需求,导致新的农业经营实体缺乏分散生产风险的有效渠道,从而制约了其快速发展和壮大。”一位农业保险的负责人说。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新的农业企业实体是战胜贫困的重要力量。必须培育新的商业实体,帮助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杨宇成说,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期中国“三农”工作的总出发点。同时,他说,目前,农村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技术人才很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农户和其他新的商业实体数量少,作用不够。此外,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融资供需衔接不畅等问题依然突出。在这方面,杨宇成认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培育“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经营、提供社会服务支持、与互联网紧密融合”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质是重新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核心是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针对如何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杨宇成还提出了四点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信用担保和保险体系”、“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军人才培养,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密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动机制”。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表示:“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和地方特色农业,构建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现行保费补贴政策。例如,根据现行的中央财政补贴目录,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和提高保护水平的高保险产品应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根据地方特色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加保费补贴品种,尽可能扩大中央财政补贴品种范围,满足地方需求。”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互联网+”给农业保险插上了翅膀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保险产品、技术和模式,为推动保险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互联网+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农业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在设施农业种植基地进行了物联网改造,实现了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自动预警等智能化管理,使农业生产更加自动化、标准化、精确化、可追溯化,减少了人力和成本,同时培育了优质高产的农产品,在扶贫惠民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云计算在中国的应用中,已有50多家保险机构与第三方社交云平台合作,使其保险系统更加强大和安全,充分实现了保险数据与外部数据的有效链接和整合,大大拓展了保险业的功能作用,提升了保险数据的应用价值。

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今年2月,平安财险与平安科技联合推出“农业保险+技术”的新服务模式,依托多项ai智能技术助推农业保险业务,有效提升“三农”服务水平,服务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和农业供给侧改革。据平安科技首席科学家肖静博士介绍,平安依托集团强大的技术平台,整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四维、大江创新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推出多模式生物识别、牲畜识别、ocr票证通行证、卫星遥感、“UAV+移动互联网”和drs鹰眼系统,助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目标信息管理系统、 风险管理系统和“网上加财务管理系统”何还表示,平安的新型农业保险模式致力于解决服务中的“准确、精准、快速、优质”问题:“准确”是准确地知道被保险人的所有人、被保险人的位置、被保险人的人数,并准确地向被保险人发放赔款; “精细化”是指农业保险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农业保险产品定价的精准化和经营过程的精准化;“快速”是指农业保险业务快速高效,提供智能技术以减少人工操作和人工操作,并使核保理赔流程在线、自动化和系统化;“好”意味着良好的客户体验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标题:农业保险走入乡村振兴美好新时代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