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0字,读完约4分钟
在最近召开的2018年全国海关局长会议上,“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在开创新局面、全面深化国际通关机制合作、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中的引领作用”被列为今年海关工作重点。
海关总署署长俞广洲要求,全国海关要认真落实《推进沿线大通关合作行动计划》,探索与相关重点国家开展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对接,力争在2020年前与沿线所有已建立注册经营人()制度的国家实现互认。
《国际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国海关以推进“五关”为目标,围绕“一带一路”加强国际通关合作,不断提高“一带一路”沿线通关效率,在沿线国家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和中哈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绩。上述“行动计划”以大通关合作为主题,以“信息交流、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为重点,提出建立适应沿线国家贸易投资需求和新技术发展的高层次大通关国际合作机制。通过深化大通关合作机制,推进贸易便利化和安全合作,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推动落实机制衔接、贸易便利化和安全、科技创新等17项具体措施。
同时,中国海关积极参与国内外交,签署了60份海关国际合作文件,与163个国家(地区)开展了交流与合作,签署了205项协议。积极参与制定aeo国际海关规则,实现aeo与35个国家(地区)的相互承认,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等。,中国海关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
中国海关率先制定实施方案,推出一系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两个核心区域建设的措施,推动加入《国际道路运输公约》(tir),支持多式联运中心建设,促进中欧列车发展,畅通国际物流通道。2017年,中国和欧洲共有3673辆列车,同比增长116%;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7.37万亿元,增长17.8%,比全国外贸增长率高3.6个百分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今年,海关将加强重要支点港口海关的“点对点”国际合作,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通;扩大口岸开放,加快实施国际公路货运,完善海关多式联运监管,支持重要物流节点发展中欧列车集疏运业务,推动落实“铁通关”倡议;落实支持两个核心区域的措施,推进沿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合作;深化与欧、美、俄等主要国家海关、港澳海关的合作,巩固和扩大与亚洲、非洲和拉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海关合作;加强对相关国家海关管理和贸易的研究和分析,加大对中国经验的推广力度,深入参与世界海关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和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增强中国海关在国际海关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于广洲指出,海关工作应确立战略思维,拓宽研究视野,“跳出海关,站在国家大局的高度,充分利用海关数据资源和研究力量,发挥海关政策研究作为辅助决策的作用,为中央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建议。”“海关将重点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海关务实合作,引进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项目,为推动世界海关发展、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做出积极贡献。”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海关监管合作、保税监管、海关知识产权保护、aeo互认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贸易平衡;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大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支持发展新业态,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促进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促进贸易强国建设。”于广州说。
标题:中国海关不断深化国际合作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