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6字,读完约5分钟

对于深圳市民来说,惠州可以说是深圳附近最熟悉的城市,一些深圳人已经过上了双城生活。惠州毗邻香港、深圳和东莞,不仅具有山、河、湖的生态优势,还具有更多的湾区特色。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惠州如何定位?

惠州:大湾区“中等生”的巨大潜力

“中级学生”

挖掘潜力的可能性

与香港、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相比,惠州的经济总量处于中游水平,可以说是海湾地区的“中等学生”。1994年,惠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80.07亿元,居全省第九位,仅次于江门、肇庆,其次是珠海、东莞。到2005年,惠州经济总量达到803.9亿元。在过去的十年里,惠州的经济总量增长了三倍,从200亿增长到800亿,可以说是爆炸性的增长。

惠州:大湾区“中等生”的巨大潜力

然而,随着周边城市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惠州的辉煌不断被东莞所掩盖,东莞位于广州和深圳之间,两地相依为命。2017年,惠州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30.58亿元,东莞领先,达到7582.12亿元。因此,惠州多年来一直位于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中的第五位。然而,惠州的经济增长速度目前处于粤港澳和大湾区城市群的前列,或许是因为它是一个“中学生”,所以最有可能挖掘其潜力。

惠州:大湾区“中等生”的巨大潜力

要发展,先修路。根据规划,在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惠州将进一步开放城市骨架,形成“五横、四纵、五加密”的公路网。与此同时,赣深客专、广汕客运专线、厦深铁路等高铁线路、深惠城际、关晖城际、惠东惠阳城际等城市轨道交通以及9个市级综合交通枢纽已经形成。一旦这些轨道交通系统建成,惠州将实现与广州、深圳甚至香港的“半小时生活圈”,并完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今年7月初,惠州机场被明确定位为深圳第二机场。虽然深惠城市轨道交通暂时不会实施,但其功能将被深惠高铁所取代,这相当于加快了惠州的发展。

惠州:大湾区“中等生”的巨大潜力

土地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已经面临发展不足/0/0的问题,这使得工业和住宅向周边城市的溢出问题尤为突出,惠州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此前,深圳-东莞-惠州经济圈(3+2)第十一次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在河源市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五市近期联合推进的46个重点合作项目,主要涉及机制共建、交通运输、生态环保、产业合作、民生五个领域。在众多重点合作项目中,规划建设深圳-东莞-惠州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已成为“重中之重”。目前,深圳-东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的位置仍不得而知,但无论从官方规划还是民众的推动来看,深圳-东莞-惠三市已经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因此,惠州靠近深圳的地区自然成为热点。

惠州:大湾区“中等生”的巨大潜力

电力科技创新

就知名度而言,惠州可能没有大亚湾和浔寮湾那么大。前者以世界级的石化基地和人口密集的住宅建筑而闻名,后者则因开发海岛旅游地产而广受欢迎。

除了深圳的名宅外,大亚湾实际上还有一个“彼岸”——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辖澳头、西区、夏勇三个街道办事处,土地面积293平方公里,占惠州总面积的2.58%。

惠州:大湾区“中等生”的巨大潜力

当《证券时报》记者参观大亚湾石花大道时,他发现沿途有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区。惠州比亚迪、宝明科技园、AVIC三鑫等大型工业园区分布在道路两侧。深圳类似工业园区的建设无疑将面临土地资源短缺的瓶颈,而大亚湾的土地资源似乎相对充足。

惠州:大湾区“中等生”的巨大潜力

据公开信息,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已落户项目总投资近1678亿元,石化产业上、中、下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比亚迪、东风本田等一批电子、汽车企业的带动下,大亚湾已发展成为珠江口东岸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石化、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今年一季度,大亚湾地区生产总值为152亿元,增长13.1%。值得注意的是,全区用电量(不包括中海石油惠州石化和中海壳牌的自备发电)为16.15亿千瓦时,增长40.4%,其中工业用电量为14.36亿千瓦时,增长44.1%。

惠州:大湾区“中等生”的巨大潜力

可以说,科技创新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象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R&D在东莞(R;d)资本投资比重上升至全省第三位,东莞成为全省唯一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级市。根据惠州市的规划,到2020年,全市社会将达到小康水平;资金刚刚达到国家标准(2.5%)。在科技创新方面,惠州与大湾区周边其他城市相比,在R&D投资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源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然而,惠州正在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因此通湖生态智慧区备受关注。通湖生态智慧区位于深圳-关晖都市圈的中心,距广州约100公里,距深圳60公里。已被确定为珠江口东岸五大区域创新平台之一、省级发展战略平台和省级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并被赋予“广东硅谷”的发展定位。

惠州:大湾区“中等生”的巨大潜力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认为,在珠三角东岸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深莞新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惠州有条件利用后发优势成为产业合作的前沿地带。

在这一过程中,谁能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并从深圳的经济溢出中受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谁离深圳最近,谁的交通最便利,谁的土地供应充足。黄波在惠阳开了一家模具厂,在深圳平山开了一家工厂,五年前来到惠阳。他说,作为离深圳最近的城市,空、惠州和东莞在深圳承接产业转移有地理优势,但惠州土地面积大,城市化率最低。与其他城市相比,惠州在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由于城市化率不高,土地开发强度也较低,土地开发利用相对方便。

标题:惠州:大湾区“中等生”的巨大潜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5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