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1字,读完约3分钟
鸡蛋太脆弱了,不值得一提。但正是这个小鸡蛋让伊朗的局势在新年突然发生变化。
2017年12月28日,伊朗第二大城市、保守势力大本营马什哈德爆发了一场由保守派控制的抗议活动,其目标是以改革派为代表的罗哈尼政府。人们走上街头反对飞涨的物价,包括鸡蛋、腐败、高失业率和经济萧条。
出人意料的是,最初的抗议很快失控,席卷了十几个城市。人们对近年来物价飞涨,尤其是食品价格高企感到愤怒,抗议很快变成了反政府示威。
观察人士不难嗅到伊朗大规模示威的味道,类似于始于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在那些日子里,由于快速的通货膨胀,特别是2010年下半年飙升的食品价格,突尼斯和埃及成为了重要的导火索。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以来,伊朗国内通货膨胀率长期居高不下,但近年来明显有所缓解。当罗哈尼总统在2013年8月首次执政时,通货膨胀率为34.7%。经过一系列更加开放的改革和调整,自2014年3月以来,平均通胀率已降至11.9%,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截至2017年3月,伊朗的年平均通胀率为8.9%。尽管自罗哈尼执政以来,通货膨胀率已经下降了70%,经济也实现了强劲增长,但由于人口状况、高失业率、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妇女和青年人的教育问题,伊朗国内局势仍存在许多隐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伊朗的失业率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在12%左右。
尽管通货膨胀率大幅下降,但其价值仍然相对较高。持续的通货膨胀迫使银行提高利率,有时高达25%。出于这个原因,伊朗银行业高管不断警告称,高利率隐藏着严重经济危机的迹象。此外,这些迹象在2017年逐渐显现,25%的高利率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危机,如信贷企业和金融机构频繁破产、拖欠工资或存款损失等。
应当指出,伊朗在其外交战略和地区博弈中,加强了对周边地区什叶派力量的支持,以扩大其在中东的影响力。这些措施进一步消耗了伊朗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实力,加剧了其国内经济困难。
事实上,类似的故事已经在很多地方上演过很多次了。国内经济困境、生活水平停滞甚至倒退,以及外部力量在适当的时候火上浇油,往往会导致地方政治危机。
2011年,在突尼斯执政23年的本·阿里总统因一名小贩自焚引发的全国性示威冲突而下台。同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因国内物价上涨、高失业率和腐败而被迫辞职。今天伊朗的动荡再次出现,其趋势值得关注。特别是,在相关地区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应增强安全意识,确保人员和业务活动的安全。
标题:伊朗,被一枚鸡蛋撞了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