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4字,读完约2分钟
主动对接,做好工作,建设一支永不离开贫困地区的科技队伍,彻底摆脱贫困,加快发展
时间:4月8-9日
场合:中国工程院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扶贫工作推进会
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郝智巴村,正在召开一次深入的科技扶贫促进会。中国工程院31名院士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名专家现场观摩了科技扶贫示范工程。
澜沧县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地区,我国的边疆直通各民族。自2015年中国工程院被指定帮助澜沧以来,科技创新在长期扶贫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小虹说:“我们充分发挥工程院院士专家组多学科、跨学科的智力优势,建立院士专家扶贫工作组织,推进定向扶贫和精准扶贫。”
“要培育科技扶贫示范的典型‘盆景’,把每一个‘盆景’都变成特色产业‘大花园’的扶贫优势。”云南省省长阮成发说,如何摆脱工业贫困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2017年开始,中国工程院依托澜沧院士专家指导小组,在澜沧职业中学开设了院士专家指导课,并采用“职业教育+基地+农民”的教学模式,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促进产业扶贫。
“我们在拉祜族贫困地区建立了林下有机三七种植示范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扶贫效果。”在村里帮忙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告诉与会者。
"朱院士找到了一条新路,科技扶贫大有可为."阮成发表示,要给人才以最好的发展环境,把云南打造成院士施展才华的基地,全力帮助院士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主动联系,提供优质服务,为贫困地区建设一支永不停息的科技队伍,使贫困地区彻底摆脱贫困,加快发展。
《人民日报》(2019年4月11日,第11版)
标题:用科技为扶贫赋能(现场)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