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鱼龙灯》由12人表演,其中一人拿着绣球花走在前面,另外11人高举龙头,龙身和龙尾紧随其后。(张照片)

《南方鱼龙灯》由12人表演,其中一人拿着绣球花走在前面,另外11人高举龙头,龙身和龙尾紧随其后。(张照片)

邢台,2月22日(新华社)——彩龙漫天飞舞,盘旋了一会儿,翱翔了一会儿,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在河北省龙窑县千户营乡南峪村可以看到“龙灯舞”的场景。

“南鱼龙灯”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至今尚无文字记载。100多年来,人们一直用嘴来教它。2012年,南峪村的传统民间舞蹈“南鱼龙灯”入选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月初七,它在中国北方也被称为“灶神”。一大早,记者从Zhongxin.com来到河北省龙窑县南峪村观看“南方鱼龙灯”。

随着一阵鼓声,南方鱼龙灯开始跳舞。我看见两条红色和黄色的龙冲进了体育场。每条龙由12个人控制,一个人拿着绣球花走在前面,另外11个人举起龙头、龙身和龙尾紧紧跟随。在演员的控制下,红龙和黄龙上下飞舞,变成各种图案,包括五条龙、钻八个结、钻两个结、扭曲龙和双龙...

河北龙窑南鱼龙灯:旧传统舞出新时尚

“这南鱼龙灯真的很壮观和明亮,它的制作也是一个技术工作。龙灯的主要原料是竹条、铁丝、木材、麻绳、棉布、颜料等。整个龙有九段,除了龙首和龙尾,每段大约65厘米长。一根木棒固定在龙头、龙尾和每一节的下面。每个部分的油灯都用棉绳拧成灯芯,用雄黄食用油制成燃料。用竹条和麻绳绑好水龙头后,用棉布包好。画鳞片和其他部分,然后把龙角绑在龙眼肉的两边,把胡子放在额头的下面。”《南方鱼龙灯》的继承人李延峰说。

河北龙窑南鱼龙灯:旧传统舞出新时尚

南峪村主任马表示,2012年,在当地县乡政府的推动下,南峪民间传统舞蹈《南峪龙灯》入选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每个人都有能量。在李延峰的推动下,村里很多年轻人开始逐渐了解和学习传统的民间舞龙灯。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有30多人专门跳龙灯,村里的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会跳龙灯。这一文化遗产已经传承了100多年,现在又繁荣起来了。

河北龙窑南鱼龙灯:旧传统舞出新时尚

“在龙灯传播之前,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不感兴趣,老年人不会跳舞。自从南鱼龙灯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年轻人显然更加关注龙灯。有了年轻人,就会有继承和发展。”说到这些,李延峰喜上眉梢。

“现在,当村民们来到春节和淡季,更多的人出去参加龙灯舞。现在任何说他不会做龙灯的人都会被周围的村民嘲笑。过去,那些琐碎的事情消失在龙灯的笑声中。这确实是旧传统中的一个新趋势。”村民成说。

“我们村的龙灯已经流传了100多年了。这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将永远传承下去,并将这一文化财富留给子孙后代。”李延峰说道。(张潘志方)

编辑:刘琼

标题:河北龙窑南鱼龙灯:旧传统舞出新时尚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36.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