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5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记者从青海省扶贫局了解到,自扶贫以来,青海省一直把发展型扶贫作为贫困人口稳步脱贫的基础。通过发展扶贫产业、提高贫困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等措施,因地制宜、按需分类实施扶贫项目,80%以上的贫困人口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发展扶贫产业是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整体“零清理”的根本途径。为此,青海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积极培育从家庭到乡镇的扶贫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民族特色手工业和新能源等“五大主导扶贫产业”,实现生态保护、扶贫开发和改善民生。经过三年多的发展,39个县级扶贫工业园区、162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和光伏产业项目、4024个贫困人口行政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44.35万个贫困家庭工业扶持资金实现了“五个全覆盖”,县、村、户扶贫体系全面建设。青海省所有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得到了各种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实现了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目前,86%的贫困人口享受工业扶贫政策。
青海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深入实施了互助基金项目和村集体经济“破零”项目,提高了贫困村的发展能力。各地利用互助资金和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和新型商业实体,扶持经济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村级扶贫产业,着力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村组织脱贫致富能力。
一个人就业,一个家庭脱贫。青海省坚持把转移就业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途径,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自主创业和发展公益性岗位,拓宽了贫困人口的就业渠道。摆脱贫困以来,青海省各地共培训贫困人口近10万人,实现就业转移11.18万人,培训覆盖率和转移就业率分别达到98%和111.8%。
标题:青海开发式扶贫成效凸显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9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