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93字,读完约6分钟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70年的历史,我们走出了经济封锁,与世界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建设“一带一路”为重点,深化沿海开放,扩大对西部和周边国家的开放,加快形成海陆联动、东西互助的综合开放新格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前所长霍建国在接受《全国商报》采访时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没有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主要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量和规模迎来了一个“多层次的跳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规模提升逾850倍 中国外贸体量迎来“多级跳”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海关统计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355亿元增加到27.8万亿元,增长782倍,年均增长18.6%。

201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30万亿元,达到30.51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9.7%。这意味着,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的贸易规模在过去40年里增长了约859倍。

霍建国说,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一个代表性领域,而外向型经济和开放格局的主要内容也是经常提到的对外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和消费的升级,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于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模提升逾850倍 中国外贸体量迎来“多级跳”

据统计,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商品进出口仅占国际市场份额的0.8%,在全球商品贸易中排名第29位。随着商品贸易量的稳步增加,排名也在逐渐提高。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货物贸易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

规模提升逾850倍 中国外贸体量迎来“多级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的新时期。

现在,中国已经从经济全球化的跟随者变成了贡献者。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从2013年到2017年,中国商业环境的世界排名上升了18位,其中创业便利度上升了65位。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不仅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而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从改革开放开始,实行“三比一补充”发展加工贸易,后来一般制造业开放,服务业外资限制减少,外资领域更加广泛。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实施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规模提升逾850倍 中国外贸体量迎来“多级跳”

霍建国在接受《全国商报》采访时表示,所谓“三比一补充”是指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它是改革开放初期初步建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但随着中国对外资准入的不断放宽和合作模式的多样化,中国企业不再简单地向外资提供土地、工厂和劳动力,而是寻求技术合作。”

规模提升逾850倍 中国外贸体量迎来“多级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改革开放初期,来料加工和进口料件极大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从1981年的6%上升到1998年的53.4%。此后,随着商品贸易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加工贸易比重开始缓慢下降。加工贸易比重从2012年的34.8%下降至2017年的29%,一般贸易比重从2012年的52%上升至2017年的56.3%。

规模提升逾850倍 中国外贸体量迎来“多级跳”

霍建国说,“三比一补充”是中国本土企业争取与外资合作的主要形式。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经营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国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三比一互补”已成为历史。

贸易结构的优化不仅注重数量,也注重质量。尽管一些不确定因素给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蒙上了阴影,但今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的记录足以表明,外贸质量提高的步伐正在加快。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70051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两个月快3.0个百分点。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2019年第一季度,进出口呈现质量稳步提升趋势,国际市场布局更加多元化,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长15.6%,占比1.2个百分点,达到17.6%。

规模提升逾850倍 中国外贸体量迎来“多级跳”

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为什么能够保持“稳中求进”?海关总署发言人李奎文表示,国内经济的“稳定”是外贸“稳定”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国内经济继续稳步发展,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需、市场预期等多项指标有所改善。此外,自去年以来,一系列稳定外贸和外资政策的出台,为外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规模提升逾850倍 中国外贸体量迎来“多级跳”

从经济全球化的追随者到贡献者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国际市场布局的不断优化。中国已经从经济全球化的追随者和参与者变成了贡献者。

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的贸易伙伴已经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2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东盟和日本是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自2011年以来,东盟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其在中国出口市场的份额从2000年的7%上升到2017年的12.5%。

规模提升逾850倍 中国外贸体量迎来“多级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79年到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4%,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世界首位。

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达到6.5%左右的预期目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弹性明显增强。经济增长率位居世界五大经济体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同时,它也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许多“中国项目”。

摩根士丹利华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军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中国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继续通过“一带一路”等合作方式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正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主要推动力。

标题:规模提升逾850倍 中国外贸体量迎来“多级跳”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