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0字,读完约4分钟
所有的数字都是两个?16年数据
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提供
制图:鲍项
最近,在互联网上流传的“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流量比较表”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根据图表,联合国“人类发展署”的数据指出,中国经济总量的70%用于政府行政支出,而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的支出均低于10%。
这种形式的数据可靠吗?相关部门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表混淆了许多概念,错误百出,纯属捏造。
图表数据源可靠吗?
答复:不可靠,联合国没有所谓的“人类发展机构”
“所谓的比较表,就是要证明中国在医疗、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生活等领域的投资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是对事实的严重歪曲。”2月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发言人孟伟说:“这个所谓的对照表表明,数据来自联合国人类发展署,但根据我的同事们的反复核实,联合国没有这样的机构。联合国机构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居署和其他机构。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人类发展报告和区域报告。"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董丽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联合国人类发展署并不存在。记者随后用“人类发展署”作为关键词在联合国中文官方网站和微博上查询,但没有相关信息。
孟伟表示,最新一期《2016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高度肯定了中国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在188个国家中排名第90位,进入了人类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行列。
中国政府消费支出比例高吗?
回应:2016年,中国政府消费支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1%
董丽华介绍说,gdp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可分别用于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用于计算最终结果。
具体而言,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分为三大项目: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和净出口,政府行政支出包括在最终消费支出中董丽华说道。
最终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单位为直接满足个人或公共消费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根据支出主体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其中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部门承担的公共服务支出和个人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公共服务支出主要包括外交、国防、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支出;政府在个人消费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政府在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这部分政府开支最终会转化为居民实际获得的利益。”董丽华说道。
据报道,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3.6%用于最终消费,其中居民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3%,政府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3%。剩下的44.2%用于资本形成,2.2%用于净出口。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政府消费支出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董丽华介绍,2016年,中国政府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比例为14.3%,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也为14.3%。此外,韩国、意大利、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比例分别为15.2%、18.8%、18.9%、19.6%、19.8%和21.2%,均高于中国。这一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为17.1%,中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为15.9%,也高于中国。
对于很多人关心的“三项公共资金”,董丽华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吃紧”政策,要求“三项公共资金”只减不增。政府行政支出比重明显下降,财政对民生和重点领域的支持明显增加。2012年至2016年,国家“三项公共基金”支出实现“四次连续下降”,2016年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支出分别比2012年下降35%和50%。
专家表示,即使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看,民生支出也占很大比重。
一般认为,包括“三项公共基金”在内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构成政府行政支出的主体。董丽华介绍,就比例而言,2016年,中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比2012年下降2.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8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54.6%。如果加上维护公共安全、食品供应、气象服务等与人民生活间接相关的支出,民生领域的支出约占财政支出的70%。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马海涛表示,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和财税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府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支出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新的动力。
人民日报(2018年2月13日04版)
标题:七成GDP用于行政开支?纯属编造(求证)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