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71字,读完约8分钟

如果您打开该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准确战胜贫困,就要在现行标准下确保扶贫质量,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人胃口,要针对特定贫困人口的精确救助,要着眼于深层次贫困地区,要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要加强检查监督。为了帮助穷人,我们怎么能不养懒人或失去食欲呢?如何在保证深度贫困地区质量的前提下摆脱贫困,解决关键问题?如何确保已经摆脱贫困的地区不会再次陷入贫困?本期将推出“保证扶贫质量”系列报道,从本地寻找经验,征求专家意见,寻找突破问题的思路。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在甘肃,有两种奇怪的现象。

一个是这里的农民在田里干活,忙得喘不过气来,而那里的农民却蹲在田埂上,看着热闹,说着闲话:“你怎么能在贫穷的沟壑里种菜赚钱呢?”

一是这里的危房居民都在期待搬迁,而那里的危房居民却要继续观望:“等一下,危房改造的补贴可以再加一个。”

其他人呢,自己看,比贫穷,争取待遇,“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社会”……在一些贫困地区和穷人中,“等待需要的东西”的想法非常突出。群众如何才能克服这种思维,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甘肃试图通过产业驱动、以人为本和刺激竞争的方式,将“扶贫”与“支持智力”和“支持雄心”结合起来。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塑料薄膜是免费提供的,但是村民们要求村干部把它放下

"我宁愿让梨子在地上腐烂,也不愿移动。"兰州市七里河区的一名常驻干部小邓(音译)谈到了村里的一个懒汉,他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梨树就在他家外面,但大白天,他睡在土炕上。明明有工作能力,还得吃低保,这个懒汉,带他去发财?”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邓小平不是唯一有过类似经历的人。

2016年5月,在定西市安定区三湾村,居民援助队队长严永明获得了由基金会赞助的村民住房改造项目。参与的贫困户可获得1800元的补贴,只需承担低于1000元的剩余费用。

显然,这是一件好事,但经过四个月的动员,村里只有一半的贫困户提出申请。“也许我们明年会增加补贴,然后再等等。”作为“观望户”之一,村民费希卿(音译)也是这样想的。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改造项目只在一个地区实施过一次。费希卿后悔看别人的房子盖圈养猪。他决定改过自新,用自己的钱建了一个猪圈,花了3000多元。“11头猪已经订完了。2017年,我家养猪总收入超过4万元。”2017年实现扶贫的费希卿说:“如果你当时积极地保持优惠政策,你可能会更早地摆脱贫困。”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严永明表示,村干部在宣传扶贫项目政策时,会明确说明项目的期限和申请条件,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有些村民认为这是干部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抛出的套话。干部们被要求得越紧,农民们就越不相信。”

“几年前,政府提倡‘推广塑料薄膜’,并免费提供塑料薄膜材料。但是,有些村民不得不去村里的部门闹事,不要索要劳务费,或者请村干部帮忙把片子铺在地上,否则他们自己的土地就保不住了。”定西市寿阳镇村民王薇薇回忆当时的情况。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在村子里,不劳而获、从零开始的想法总是迅速传播开来。三湾村的老支书说,因为贫困户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福利,村里的普通家庭仍然会“吃醋”,为“穷帽子”大惊小怪。“我没有野心,别人帮不了我。”

优惠政策仍在继续,一些人对帮助政策有更高的期望

如果你想摘下“可怜的帽子”,你就不能保留“等待你想要的东西”的想法。问题是,这种主观上缺乏脱贫动机的“精神贫困”是如何形成的?

“农民也害怕贫困。如果在致富的道路上有一点风险,我就不敢前进。”兰香香是定西市陇西县向阳农民中医专业合作协会会长。他想开发和种植有机中草药,但由于成本高、产量低,他成了村民的“笑柄”。

与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相比,种植中草药的效益更高。“但是现在,农民完全依赖天气吃饭,而且没有技术含量。此外,只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导致药材采购价格大幅波动。”兰香香说,有机中草药的价格可以比普通中草药高出20%以上,平均每亩土地的收入可以增加300多元。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以黄芪为例。如果质量好,每斤的价格可以从五六元提高到一百多元。然而,为了实现这一潜在的巨大利益,需要在资金、技术和人力方面进行投资,例如土壤改良和田间管理。精耕细作也意味着亩产量将下降20%到30%。“我们仍处于初始阶段。农民看不到他们眼中的利益,他们自然不愿意与合作社合作。”兰香香认为,要扭转农民的传统观念,需要时间和榜样的引领作用。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近年来,随着扶贫政策的继续实施,持续叠加的优惠政策也引起了一些贫困人口的误解:政策只会越来越好,补贴肯定会增加,等等吧。

严永明说,例如,安定区用于危房改造的贫困人口补助资金已从每户4000元逐步增加到每户2万元。许多穷人对未来的援助政策有更高的心理期望,他们自然不愿意“满足于”目前的优惠力度。

在王薇薇的印象中,村民有信心与村干部协商扶贫政策的条件,即他们知道干部有“铺塑料薄膜”的任务指标:如果当年塑料薄膜覆盖的土地量不达标,干部就不能通过工作考核。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干部都“向群众寻求”。如果他们想不出好办法,他们只能做应该由农民承担的农活。干部所做的和群众所看到的两难局面出现了。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让群众看到好处,把好政策推广到贫困家庭之外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克服“等待我们想要的东西”的想法?

“缺乏自信,没有野心,让我‘龙头’来开车。当群众看到赚钱的真正途径时,他们必须有发展的动力。”几年后,兰州市榆中县马坡乡的姜建伟当上了兰州高原蔬菜物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种植蔬菜的收入每亩3000多元,让村民们兴奋不已。村民们投身于渡边夏菜的种植队伍,积极学习农业技术,联系商人出口。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在陈小琴陇南市礼县的甘肃梁源电子有限公司,48岁的他戴着厚厚的手套,正在快速包装鲜花、奶牛和苹果。这些苹果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过去,村干部都来介绍电子商务,但大家都相当排斥。如果买家看不到,苹果会出售它吗?”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谈话中,陈小琴拿出手机,熟练地翻出了自己拍的苹果照片:“后来,我看到别人在网上卖苹果,价格相当高,没有销路。”每个人都开始做电子商务。”陈小琴的苹果土地每亩年收入近8000元。据悉,礼县通过苹果、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推广销售,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5.38亿元,其中网上交易2.66亿元,苹果产区家庭平均水果收入18145元。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增强参与意识,以丰富收获意识。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许多穷人有了新的身份:公司股东。“农民可以通过转让土地、自己的劳动力或资金来投资企业,当地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将带动群众一起致富。”广河县农牧局局长马表示,作为股东,农民收入也与企业和合作社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在这种模式下很难找到“等待你想要的东西”的想法。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创新扶贫机制。在三湾村,严永明试图让符合条件的普通家庭申请住房改造项目,坚持“谁主动、谁积极、谁愿意开发”的原则,让一些“想买就买”的贫困家庭有一种竞争意识。当年11月中旬,三湾村的所有房屋改造项目都通过了一次验收。"当一些村庄实施项目时,他们只关注贫困家庭,但他们是吃力不讨好的."严永明说,消除一些人对“好政策只为贫困户服务”的误解,也可以提高穷人的积极性。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根据甘肃省《关于2017年全民实施方案的通知》,农村丁级危房改造补贴不仅针对有档案和卡的贫困户:贫困县有档案和卡的贫困户2万元,其他家庭1.5万元。许多扶贫干部报告说,这项政策出台后,许多一直在观望的贫困户主动向干部咨询政策,准备重建家园。

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亲戚们把这个东西介绍给村里的那个懒汉,他也出去打工赚钱了。”小邓笑着说,只要穷人的精神得到提高,脱贫就进入了“倒计时”。

《人民日报》(2018年1月23日,第13版)

标题:甘肃出三招 破解等靠要(民生调查?保证脱贫质量①)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