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8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统计局10日宣布,2017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环比上涨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4.9%,增幅比上个月下降0.9个百分点。专家预测,2018年cpi将略有上升,通胀水平将适度;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上升,但上升幅度将会缩小。
通货膨胀水平适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1.6%,增长率比上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升了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五年的下降趋势。
展望2018年的价格形势,中信证券(600030)(港股06030)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朱指出,虽然市场供应仍偏高,猪肉价格可能略有下降,但基数因素使同比增幅上升,食品价格可能回归通胀。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收入支撑着服务业继续上升。近两年来,工业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一些下游企业开始出现涨价迹象。因此,非食品价格可能保持高位或进一步上涨。据估计,2018年cpi增幅将比2017年高出约1个百分点,达到2.5%左右。由于去年春节在1月,今年是2月,2月将是今年通货膨胀的最高点,cpi同比增幅可能达到3%。
交通银行(601328)(香港股票03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测,2018年cpi将小幅上升,通胀水平将保持温和。经济增长总体稳定,国内需求难以大幅扩大。在去杠杆化和风险防范的背景下,监管政策收紧,市场利率小幅上升,流动性合理适度。因此,2018年很难有更大的通胀压力。与此同时,猪肉价格处于上升周期,食品价格可能会回升,这将成为2018年cpi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2018年,价格上涨可能从生产端转向消费端。据估计,消费物价指数的年增长率将上升到2%左右。
“总体而言,2018年的价格形势将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不需要相应调整货币政策。”连平说。
预计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增长将会缩小
国家统计局城市统计司高级统计师盛国庆表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8.3%,这使得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了约6.13个百分点。其中,油气开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29.0%、28.2%和27.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了0.7%,这影响了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连平预测,2018年生产者价格指数将继续上涨,但涨幅已经收窄。未来,大宗商品价格难以继续大幅上涨,投入要素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提升作用减弱。随着国内投资需求的减弱,2018年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将放缓,生产者价格指数很难恢复大幅上涨。与此同时,由于产能削减的不断推进,环保和有限生产有所增加,这支撑了产品价格。据估计,2018年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增幅将回落至3.5%左右,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之间的剪刀差将逐渐缩小。
朱指出,2018年ppi同比增长将进入下行区间,全年水平预计在3.6%左右。企业利润的复苏仍然显而易见。上游企业的无效供给接近于清算状态,一些行业的去产能政策可能会带来边际变化,从“淘汰落后产能、抑制新增产能”到“鼓励适度扩大先进有效供给水平”。因此,供求之间的不匹配将得到改善。在需求侧下行压力有限的背景下,供给水平相对上升的趋势将导致价格上涨的减弱和ppi同比增长的收窄。
标题:今年通胀料温和 PPI涨幅将收窄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