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0字,读完约8分钟
河北省南宫市利用秸秆等生物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为城市居民供暖。据报道,当地利用秸秆等生物质发电供热,每年可节约10万吨标准煤。图为国能南宫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厂房。记者雷汉发照片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通过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等方式,实现了秸秆“变废为宝”。目前,湖北省尹吉甫辛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投产秸秆发电的生物质热联产项目和年产3.3万吨的生物有机肥项目。该县20个乡镇的农民通过开发草菇出售玉米、水稻和油菜秸秆,利润可观。图为房县花龙岩镇王昌村蔬菜基地的技术工人正在将玉米秸秆粉碎,用作大棚蔬菜基地的有机肥。张启龙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到2020年,建成一批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实施县,实施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有效替代农村散煤,为农民、乡镇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提供清洁的炊事和取暖用气。如何发展秸秆气化清洁能源?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操作人员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庙集村的农民苗绍金“啪”的一声打开煤气灶开关,一团火焰立刻窜了上来。"秸秆气好,火焰旺,烧水没问题."他告诉记者:“过去我常常用木柴和烟做饭,但后来我买了一个煤气罐,换空气要花时间和精力,每月要花60元。家用沼气池经常缺乏燃料。现在,使用统一供应的秸秆燃气一天的费用不到1元,既方便又实惠。
寻找稻草的能量出口
“秸秆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五种途径:肥料、饲料、基料、材料和能源。不同的秸秆利用方式对秸秆的吸收和附加值有很大差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平表示,秸秆作为肥料、饲料和基料的农业利用技术含量低、吸收量小、附加值小;然而,将秸秆用于清洁、大规模发电、沼气等能源利用方式,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附加值大,可以大大提高秸秆的利用率。
安徽省阜阳市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人刘子彪(音)分析说,大部分秸秆在收获期间被压碎并直接还田,但其肥力远不及沼液和沼渣。他认为,目前农村清洁能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秸秆、木柴和煤炭仍是农村地区主要的家庭能源,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因地制宜推广利用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可以改善和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也可以有效减少秸秆露天焚烧和资源浪费。
记者走进阜阳市阜南县秸秆沼气试验站,看到一个直径约10米、高约10米的大罐。这是一个液压气罐,用来储存秸秆厌氧燃烧产生的气体,可容纳1200立方米的气体测试站工作人员介绍。该装置产生的气体通过管道被压缩并储存在院子里的储气罐中,最后通过埋地输气管道输送到每个村民家中。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社会科学协会党组书记杨说:“目前,哈尔滨市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有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项目在运行。”秸秆气化发电技术成熟,将秸秆气化产生氢气、甲烷等。,通过燃气联合循环发电,1吨秸秆发电1200千瓦时。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按此计算,销售收入为900元,每吨秸秆的采购成本为500元,毛利可达400元。她说,如果电站的秸秆收集半径在6公里到8公里之间,收集、储存和运输成本较低,可以在交通便利、秸秆资源丰富的城镇推广。
气化产品竞争力有待解决的难题
虽然粗略计算,秸秆气化能源利用的利润并不低,市场前景看好,但记者了解到,影响秸秆气化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首先,能源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开发和利用困难。最终产品竞争力弱是影响秸秆气化能源利用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在沼气工程的商业化运营中,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铺设沼气管网的投资较大。大多数中小型沼气项目的燃气和电力产品仍主要由自用和周边农民使用。然而,我国大型沼气项目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受秸秆原料总量、持续稳定性和区域运输半径的限制,大规模生产的制约因素明显,影响了第三方专业公司的发展。
目前,困扰秸秆利用企业的问题之一是秸秆的长期稳定供应。由于秸秆来源分散、密度低,难以收集、储存和运输,难以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导致许多企业运营成本高。此外,新建秸秆发电项目建设成本达到每千瓦8000元至1万元,是同规模火电的两倍多。吴平表示,虽然生物质能上网价格为每千瓦时0.75元,高于火电,但补贴支持的利润很小,因此许多秸秆发电厂处于亏损状态。
据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负责人分析,从目前能源产品的市场情况来看,其发展也面临双重制约。秸秆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沼气和沼气发电。在沼气经营权方面,我国已将燃气特许经营权授予地级以上城市和大部分县城,沼气企业无法获得特许经营资格,难以进入城镇正常销售和运营。在秸秆沼气发电方面,网络接入设施建设投资大,秸秆气化项目单发电小,主体分散,稳定性差,不能满足一些地方规定的单发电要求。
第二,支持政策不足,难以引导和规范。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尚未形成绿色发展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对生物天然气、有机肥等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缺乏配套措施。吴平表示,过去出台的政策主要是项目体系,支持政策仅侧重于项目前期投资,缺乏持续稳定的支持。同时,对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以及最终产品的应用缺乏支持,不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施情况因地而异。
“目前,秸秆气化能源市场主要受电力和天然气的影响。后两者是居民生活的主要能源。由于使用方便,他们进入市场较早,居民高度依赖。与常规能源相比,沼气发电和沼气的配套政策明显不足。生物气不能享受国内化石气的财政补贴。虽然秸秆气化发电对生物质能发电有基准电价补贴,但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同时,秸秆能源利用产生的燃气和电力成本较高,与天然气和大型电网相比没有竞争力。”刘子彪说道。
探索秸秆利用的商业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各地想了很多办法。
吉林省玉树市是中国最大的产粮县(市)。面对巨大的秸秆年产量,当地秸秆加工企业的电价已经从原来的阶梯电价转变为农业电价。整合省市县资金补贴秸秆能源利用。从原来的企业单一补贴,扩大到秸秆储存站、采摘捆绑机械、生物质锅炉六项补贴,最高补贴金额达到70%,促使各类主体打了一场小仗。在过去三年中,其能源利用率平均每年增长5个百分点。
在相关主体的鼓励下,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将优先支持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选择技术、资金、运营和管理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坚持政府支持和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形成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构建利益链,实现多赢。
阜南县沼气试验站的运营商是安徽永志华能科技(300425)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农村能源建设的企业。公司董事长戴永志表示,该沼气站直接利用秸秆作为发酵原料,目前可生产800立方米沼气,通过天然气管道输送到附近城镇,总投资200万元。为了赢得用户,公司采取了激励措施。前期100户不收户费,每立方米沼气收费1.2元。预计用户规模将达到300户,运营有保障。“目前,许多投资者已经接近我们。我们希望探索一种独特的盈利模式。”
杨表示,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奖代补的政策,只是对秸秆利用规模较大的用户进行补贴。建议研究实施秸秆利用终端补贴政策,对不同规模的秸秆用户进行补贴,促进秸秆资源的充分利用。支持沼气和沼气入户配套管网建设,开辟农村绿色能源利用渠道。
专家建议,秸秆气化清洁能源项目的建设不应轻率地投入群众行动,应坚持区域统筹和集中建设。根据当地秸秆生产、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经济条件,农村清洁能源需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坚持突出重点,以生态文明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重点,以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为重点,以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
标题:秸秆气化:有难点但更具潜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