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4字,读完约2分钟
严禁支付机构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虚拟货币监管再次升级
日前,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业务管理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非法虚拟货币交易支付服务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要求辖区内所有法人支付机构自文件下发之日起,在本单位和分支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禁止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渠道被用于虚拟货币交易。
此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防范ico变相活动的风险警示,暗示自去年10月以来,出现了“以矿机为核心发行虚拟数字资产”(imo)的模式,发行的“虚拟数字资产”包括链码、流币、bfc点数等。,它们具有潜在的风险,值得警惕。
一些专家认为,近期各种整改措施的过重,可能意味着中国相关部门将加大对虚拟货币发行和交易的清理和整改力度。
为了打击非法集资、洗钱、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对虚拟货币市场进行严格监管。早在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7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ico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和非法销售代币票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立即停止从事ico。
在严格监管下,国内大部分比特币集中交易平台被关闭,大规模的比特币二级市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大部分ico项目被迫退出。然而,一些被疏远的ico项目开始向公众发放代币。
随着代币发行融资的兴起,一些比特币交易平台通过合作、海外设立等相关方式在海外“复活”,继续通过退市和点对点等方式提供比特币与人民币之间的“场外交易”。目前,这种“场外交易”不规范,不能保证资金的安全。一些平台可能被怀疑存在虚拟资金,并面临法律风险。
此外,比特币价格最近也经历了大幅波动。根据比特币交易平台bitfinex 1月17日的报价,比特币价格一度跌破1万美元大关,当天下跌近30%。与去年12月中旬的2万美元大关相比,比特币从创纪录高点下跌逾40%,市值蒸发逾1000亿美元。一些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
基于上述因素,市场参与者分析,未来对ico和虚拟货币的整改措施将会更加明确和完善。消费者和投资者应认清虚拟货币市场的本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理性投资,不要盲目跟风。
标题:监管再升级 严禁支付机构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