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4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人民日报微博报道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陕西省咸阳市甘县竹窑镇南杨木村的一户贫困户郑爷爷,10元钱一斤只卖了320磅的鸭梨,平均每斤3美分,这让老人很伤心。幸运的是,在许多社会电子商务公司和当地电子商务运营团队的帮助下,郑爷爷的梨在网上一周内就卖完了,给郑爷爷带来了1.5万元的收入,也给村里20多名前来帮忙的贫困村民带来了收入。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方面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利用社会化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帮助大量农民解决农产品的上行问题,还可以让消费者获得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让各方都能分享移动互联网社会化的红利。
农产品销售经常放缓的原因是什么
农产品滞销一直是困扰农民脱贫的主要问题。虽然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努力,但郑爷爷遭受苦难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
对于农产品销售缓慢背后的原因,社会电子商务副总裁葛爽告诉记者,首先,由于市场信息反馈不及时,农民自身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能力,导致质量控制、物流运输等问题。高成本使农民在农产品销售链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其次,为了保证利润,传统的线下代理收购通常会降低价格,这不仅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使得农民缺乏退出市场的资金。他们不仅不能提高农业生产技能,而且在提高繁殖能力方面也存在问题。
滞销农产品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也很明显。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由于信息贫乏,大多数农民投资种植只是凭个人判断,导致农产品过剩。持续缓慢的销售可能会导致农民更加恐惧,不断改变种植品种,这将导致悲剧的再次发生,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社交电子商务扮演空几何
针对上述问题,葛双表示,“拼多”模式可以“对症下药”。通过玩“社会附加”,消费者可以在买买的过程中积极地分享高性价比的产品。因为需求是聚集的,所以各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帮助农民掌握市场动态和计划种植。在一些以爱心帮助农民的项目中,品多多平台销量大、销售快,跳过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让商家可以赚取足够的利润,以高于当地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贫困农民的产品,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给他们更多的资金改善生活,增加产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模式不仅仅是为农产品提供一个销售平台,而是以一种脚踏实地的方式帮助贫困农民,为农民转化为新农民创造便利条件。
葛双介绍,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康家汇镇葛东道村大学生村官龚以“颜老儿”店为例,向品多多多寻求帮助,并为此提供了操作指导和排水方案。自2017年2月推出“潭柘寺”以来,已有70多万份订单,3个月内售出2000吨“潭柘寺”,为当地带来了1200多万元的收入。随着销售规模的逐步扩大,这种模式在解决村里购买红枣问题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电子商务的广阔视野,让当地村民从怀疑和观望转变为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村里的一些闲置劳动力,可谓一举多得。
对此,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朱茵表示:“电子商务帮助穷人的第一步是帮助农民销售。然而,一旦未来商店的规模形成,有望通过信息整合帮助农民实现以信息分流为导向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例如,许多农产品滞销是因为农民缺乏经验,无法根据科学决策来判断生产规模。未来,这种波动有望通过电子商务信息化和大数据导向得以避免。这不仅是教鱼,也是教鱼。”
标题:社交电商破解农产品滞销有妙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