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94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海上强国建设。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起点,海洋经济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发展方向?请看我们的记者从2017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发回的报道-
2017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最近在广东湛江闭幕。本届海洋经济博览会的主题是“蓝色引领、创新发展”。作为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综合性海洋博览会,本届博览会吸引了5.8万名专业游客和36.3万名普通游客,交易和合作意向达900多亿元,比上一届增长105%,显示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在博览会上,行业专家和3000多家中外企业的代表共同勾画了“蓝色经济”发展的未来图景。
有3624万人从事海上工作
在这次博览会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了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石绥祥表示,该指标是对一定时期内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定量评价,包括发展水平、发展效益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的29个指标。基期是2010年,基期指数设定为100。
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海洋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和开放程度上。根据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达到124.5,略低于2015年。从经济规模来看,2010年至2016年,中国海洋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2016年,海洋总产量为7.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8%。经济效益方面,海洋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2016年增长6.5%。在开放度方面,2016年,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接近8900亿美元。
发展成效体现在海洋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上。2016年发展实效指数达到120.3,2010年至2016年年均增长率为3.1%。在改善民生方面,2016年,涉海就业总人数达到3624万人,占中国就业总人数的4.7%。
然而,海洋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16年,发展潜力指数达到133.7,比2015年增长3.2个百分点。从2010年到2016年,年均增长率为5.0%,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创新驱动方面,海洋科技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在2016年监测的182个海洋科研机构中,有近3万名科技人员,授予的专利数量持续增加,2016年超过3600项,比上年增长5.9%。
支持元素需要进一步优化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的发布,是完善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准确把握海洋经济发展脉搏、促进新时期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现。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增加财政支持来优化支撑环境,是未来“蓝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副司长沈骏在顶层设计中表示,该体系建设对于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探索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新途径、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将是加强特别计划的编制和与海洋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如编制与海洋有关的特别计划和加强对特别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估;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科学研究和调查以及海水利用方面的立法;完善《深海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法》等法律法规的配套体系;引导沿海地区做好本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沈先生说。
在公共服务方面,沈骏表示,今后要完善海洋经济统计调查体系,深化和拓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内容,完善涉海企业直报工作机制和直报节点建设,落实《继续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扎实推进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运行分析能力,深化海洋经济运行年度和半年度综合分析。建立健全海洋经济运行季度分析运行工作机制,加快海洋经济预警分析系统建设,打造海洋经济宏观运行“晴雨表”。
在金融支持方面,国家开发银行第二评估局副局长杨培兴表示,国家开发银行是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银行之一。目前,共支持海洋项目1030个,贷款总额2760亿元,贷款余额1155亿元。他表示,今后,国家开发银行将重点支持海洋产业优化升级、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海洋相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中小项目在海洋经济中占很大比重,项目实施者整体实力有限,以轻资产为主的企业众多,可提供的担保品不足,信贷结构难以实施,给融资方案设计带来困难。然而,与海洋相关的基础设施等大型项目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期长。因此,下一步是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和产品,如投贷债租券、海洋产业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杨培兴说道。
创新推动转型和升级
“海洋运输和海洋渔业是中国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2016年分别占海洋经济总量的20.7%和16.2%。然而,海洋运输能力的提高与运输量的增长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海洋渔业的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的增长幅度不大。由此可见,传统海洋经济必须转型升级,以寻求变革的动力。”中国海洋发展研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点昌告诉记者。
驱动力来自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由依赖海洋资源向技术驱动转变,推动高附加值海洋产业、海洋循环经济和服务型经济的发展。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秘书长张春宇表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探索深海,成功开采南海可燃冰,“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正式钻探,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新订单不断增加...这些都表明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将为传统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近年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动力、海水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增速超过12%,比同期海洋经济增速高出约5个百分点。“但是,从海洋生物医学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是不够的,扶持优胜劣汰的政策也不够有力。以海水利用行业为例。截至2016年底,中国海水淡化项目总规模已达118.8万吨/日,年淡水产量仅为4.4亿吨。根本原因在于政策的缺失,海水利用产业政策与现行国家供水政策不相适应。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科技领先、政策支持、体制改革和观念转变都非常重要。”王点昌说道。
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沈体炎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海陆协调”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海洋经济的发展应遵循海陆联动的原则,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安排各种海陆资源要素。其中,发展海洋产业集群应作为建设中国海洋强国、提升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的优先方向。依托现有沿海城市群,着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同时,要注重区域平衡和区域协调原则,突出各区域海洋产业发展的差异化定位。”
(主编:岳hn152)
标题: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蓝色经济:运行放缓但潜力可观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