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71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杜冰

资本要求是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2018年初,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集中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政策,以整顿行业混乱,强调回报的原始发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向是加强资本充足率要求,从最低和最根本的层面控制杠杆率。从资本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一轮强有力的监管政策将给银行业带来什么变化,是否会引发新一轮融资浪潮?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资本补充的压力必然会增加

“所有银行监管的核心都是基于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其原则是要求银行承担相应的资本风险。在监管力度加大的时刻,银行资本补充的压力确实相对较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最近,中央银行和银监会集中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文件,特别是《商业银行大规模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统一修订了国内现有的单客户贷款和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的规定,明确界定了一系列与资本充足率相关的指标,更加注重资本约束。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从此次发布的《办法》来看,专家普遍认为,整体达标不会带来更大压力。

《办法》是指巴塞尔委员会2014年发布的《衡量和控制大规模风险暴露监管框架》,构建了中国版的全规模信用风险集中监管框架,主要监管指标已纳入现行法律法规。这反映在商业银行方面,达到标准的总体压力并不大。”东方金城首席分析师许成元告诉记者。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据专家分析,《办法》重点关注非同业单一客户和非同业关联客户的集中度指标,基本上延续了目前的监管要求或略有调整口径,但总体重点是提高,大多数商业银行不难达到标准;银行间客户集中度指标已大幅收紧,但三年过渡期有望使大多数商业银行逐步适应监管。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但是,满足标准的低压力并不意味着强监管带来的资本补充压力可以低估。

据专家分析,一方面,2018年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实施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18年底,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分别达到11.5%、9.5%和8.5%,其他银行将分别达到10.5%、8.5%和7.5%。一些银行存在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另一方面,这一轮监管主要集中在渠道业务和多层嵌套中排除或低估风险加权资产的监管套利行为。在部分表外资产真正渗透和回归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承压。

“强监管的核心是在表中重新反映被监管套利低估的风险资产,这肯定会增加银行对资本的需求。除了受到监管回报和渗透率的影响,银行自身的业务发展也将带来对资本的需求。”曾刚说。

将管理优化为“开源节流”

优化资本管理无疑已成为银行业的重中之重。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银行在优化资本管理时应该“开源节流”。

“‘开源’意味着丰富资本补充的方式;“节流”是指结构调整和有效控制资产信用风险。”董喜淼说道。

据专家分析,在外部资本补充方面,增资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仍是非上市银行资本补充的主要渠道;对于上市银行而言,其外部资本补充渠道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合理安排增资、配股、发行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券和可转换债券。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认为,本轮强监管带来的政策刺激,更重要的是,将导致整个银行业的业务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发生深刻变化。

“在强监管的影响下,未来银行业发展模式将告别以往的规模扩张,转向资本密集型模式,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根据曾刚的分析,过去银行业通过监管套利规避资本约束的监管,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快速扩张。在突破性原则实现后,资本监管约束在未来得到巩固,这种快速扩张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原有的资产规模扩张增长模式将发生改变。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理念,摒弃过去粗放的规模扩张模式,走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合理安排资本使用,加大低资本消耗业务发展力度,提高单位资本盈利能力徐承元相信。

董希真进一步指出,未来银行业一方面要转变盈利模式,注重发展轻资本业务,发展现金管理、资产托管、理财、财务咨询、代理保险、代理债券等中间收入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比重,降低资本消耗;另一方面,资产方应关注标准化债券产品的利润贡献。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今年中小银行的首次公开募股很难让人乐观

在监管力度加大之际,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一些激进的小银行承受着巨大压力,否则监管不会给它们一个过渡期。”对于资金补充需求迫切、融资需求强劲的中小银行来说,ipo是一条捷径。那么,年初密集出台的强有力的监管政策会不会在今年引发新一轮融资浪潮?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a股上市对商业银行仍极具吸引力。预计寻求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数量将继续上升,一些已在海外上市的商业银行也将因估值等原因寻求a股回报。”徐承元相信。

从目前a股排队情况来看,有17家银行处于正常排队状态。不过,据专家分析,从目前ipo排队情况和a股审批率来看,中小银行数量短期内不太可能大幅增加。

“一方面,商业银行与其他上市公司相比不具备比较优势,仍需按照监管要求排队等待试点;另一方面,由于审计更加严格,ipo出席率大幅下降,中小银行短期内难以出现。预计短期会议率将保持在较低水平,2018年成功上市的银行数量仍然有限。”徐承元分析道。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对此,董希淼也认为,中国的a股ipo仍然属于审批制。目前,大部分排队等待ipo的银行仍处于"接受"阶段,真正通过发行审核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银行寥寥无几。即使下一次审查过程进展顺利,银行要等到2018年下半年才能排队等待首次公开募股获得发行许可。

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此外,专家提醒,即使通过上市融资可以解决短期资本补充问题,也不能可靠地弥补中长期资本发展的需要。

“上市成本极高,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银行的长期发展来看,这甚至更不可持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银行应该更多地依靠自身的利润积累来完成资本补充,而不是频繁地依赖外资补充。”曾刚说。

标题:强监管施压资本管理: 会否引发新一轮融资潮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