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3字,读完约4分钟

2017年10月,消费者肖某报告称,他在淘宝上一家销量最高的三星手机商店购买了一部翻新手机。阿里平台管理部接到报告后,通过“神秘抽查”的方式对该业务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这是一个商人出售真品和翻新机器。在核实当天,阿里冻结了该商户账户中的200多万美元,并将其用于消费者赔偿。与此同时,商店关门了。"在销售额产生之前,更多的假货被抢购一空。"1月10日,阿里巴巴发布了《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阿里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来自客户服务部的实际反馈和监控数据都显示,2017年是阿里在假冒商品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历史性突破。

“黑科技”助力淘宝滤假存真

这份报告用一系列数据展示了阿里巴巴在2017年的打假努力:24万家涉嫌侵权的淘宝店铺被关闭;在被主动删除的涉嫌侵权链接中,97%的链接一上线就被屏蔽;在与阿里合作的权利人数量增加了17%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投诉总数下降了42%;每10,000份订单中只有1.49份被怀疑是假货。

“黑科技”助力淘宝滤假存真

同时,报告指出,虽然阿里在网上假货管理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网下假货的源头并没有根除,在阿里巴巴的严厉打击下,造假者呈现出跨境等多种平台的特点。

社会共同治理“让卖家受到伤害”

据悉,阿里巴巴目前一直使用商品大脑、图像识别算法和生物认证等9项“黑色技术”在平台上识别近20亿件商品,大大提高了假货识别和拦截能力。2017年全年,消费者因涉嫌购买假冒商品而在淘宝平台发起的退货率较去年下降了29%,即每万份订单中只有1.49份涉嫌假冒商品。

“黑科技”助力淘宝滤假存真

“在与阿里合作的权利持有人数量增加17%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投诉的总数减少了42%。”在新闻发布会上,郑俊芳赞扬了执法机构和权利人:2017年也是全社会就“控制酒后驾驶等假货”达成共识的一年。在这些信心十足的数据背后,消费者和品牌所有者认可阿里巴巴的打假工作,国内各级执法部门,如公安、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都非常重视和重视假货管理。

“黑科技”助力淘宝滤假存真

据郑俊芳称,2017年,阿里巴巴对中国销售假货的卖家提起了第一起民事诉讼。目前,该案入选2017年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入围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7年推进法治十大案件”。“许多‘一审案件’获得了‘让卖家遭殃’的司法判决,这意味着多年来一直受到批评的网上假货销售在司法机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行政执法和司法包围打击涉及刑事、民事和行政事务的实施和应用表明,中国打击制假售假的治理体系日趋完善。”郑俊芳说。

“黑科技”助力淘宝滤假存真

对假冒商品的来源宣战

在将数据技术转化为伪造的巨大推动力的同时,阿里巴巴一直在联合执法机构对线下伪造的源头宣战。据报道,截至2017年底,阿里打假专案组已与全国23个省开展了线下打假合作,向全国执法机构推送了1910条打假线索,协助抓获涉案人员1606人,捣毁窝点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在打假的实战中,我们发现线下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源头依然存在。2016年,阿里关闭了18万家涉嫌销售假冒商品的商店,2017年,这个数字是24万。经资料分析后,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怀疑冒牌店铺在第一年关闭后重新出售。”阿里巴巴平台管理部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叶透露。

“黑科技”助力淘宝滤假存真

浙江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知识产权处处长陈镜开表示,各地执法机构的现场打假案件也证实,假冒伪劣商品的源头并未根除,基本上集中在全国各地的区域、行业和领域假冒伪劣商品带,分工更加细化,反侦察和隐蔽能力不断增强。

“黑科技”助力淘宝滤假存真

陈镜开表示,正如阿里巴巴的《打假报告》所显示的那样,为了获取利润和躲避攻击,跨境跨平台跑遍全国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造假者开始转向其他电子商务平台,而其他人则开始建立海外网站,将假货流失到海外社交平台。“阿里将不惜一切代价与执法机构合作,推动解决假冒伪劣商品的地区、行业和领域问题,并全面圈定假冒伪劣商品的源头。”郑俊芳表示,2018年,阿里将继续“控制像酒后驾车这样的假货”,呼吁直接处罚造假者,让造假者真正感受到痛苦。

标题:“黑科技”助力淘宝滤假存真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