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2字,读完约4分钟
对保险业而言,这是一个关键工具,可以保持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并为第二代人买单。6月4日,银监会公布的2017年偿付能力监管工作显示,第二代还款正式实施后的第二年,全行业偿付能力指数运行平稳。一组数据可以证明,从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一季度,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77%下降到255%,平均每季度下降5.5个百分点;原中国保监会在2017年第二季度发布“1+4”系列文件后,该指数从第二季度的255%下降到第四季度的251%,平均每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降幅明显收窄。
中国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风险判断和防控得到加强,第二代偿付能力全面实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
在多项任务同步推进下,2017年169家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0%,明显高于100%和50%合规线;实际到位资金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390亿元;最低资本金为1.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075亿元;综合偿付能力超额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315亿元。此外,2017年综合风险评级结果显示,一类公司比例从第一季度的55%上升到第四季度的63%;乙类公司的比例从第一季度的42%下降到第四季度的35%;c类和d类公司从第一季度的5家减少到第四季度的3家。
虽然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但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保险业正处于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关键时期、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释放期和保险业发展模式转变的痛苦期的“三相叠加”阶段。
例如,一些有问题的公司有突出的风险。以安邦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少数问题企业,公司治理先天不足,扩张势头强劲,违规经营,发展迅猛,已成为风险积聚的领域。
一些公司的偿付能力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2017年,7家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一直处于100%至150%的关注范围。此外,部分公司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均处于较高水平,综合风险评级处于持续下降阶段。
一些公司存在偿付能力数据不准确的问题。2017年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检查发现,部分公司存在资产不真实、准备金不真实、资本不真实、综合风险评级基础数据不真实、信息披露数据不真实等问题。
一些公司存在公司治理失败的问题。一些公司陷入公司治理的僵局,长期以来偿付能力不达标;一些公司的股权关系不透明,股东行为不符合规定;在一些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加剧,这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因此,今年的偿付能力监管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从严监管的思路。银监会表示,今年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做好防范和化解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风险的工作。2018年是第一年打了三年的硬仗。要以消除疾病为重点,做好问题企业的风险应对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遏制突出风险点,防止个人风险和局部风险的叠加和扩散。
二是大力推进第二代二期工程建设。按照“同时开工,先急后需,三年完成”的总体思路,第二代和第二期工程的所有建设项目将同时开工。重大、紧急项目优先,成熟项目优先,发布项目优先,实施项目优先。今年将着力推进《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的修订,计划完成6个监管制度完善项目、2个实施机制完善项目和3个专项研究项目。
三是不断加强偿付能力风险分析和监控。研究建立多维度、三维度偿付能力风险分析和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第二代监管信息系统,完善数据采集、验证和分析模块,不断提高行业偿付能力和风险分析的质量和效率,不断增强识别、监控、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第四,进一步完善第二代付费的实施机制。完成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检查,加大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查处力度,对欺诈企业采取严厉措施。整合监管资源,建立规范的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检查体系。继续推进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和评估(sarmra)以及综合风险评级(irr)。
第五,继续积极推进第二代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与香港的等值评估,推进中欧偿付能力II等值评估。举办2018年亚洲偿付能力监管与合作研讨会,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国际合作。此外,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保险监管规则的制定,为中国的智慧和计划贡献力量。
标题:偿二代正式实施第二年:保险业偿付能力指标平稳向好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