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5字,读完约7分钟
青岛是镶嵌在中国海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底蕴,是和谐友好的文明之港,是山东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领头羊。改革开放40年来,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已发展成为一座充满活力、时尚美丽、独具魅力的国际城市。
上海合作组织扩大后的第一次峰会即将在青岛举行。与会国将在改善全球治理、巩固多边贸易体系等问题上大声疾呼,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着眼新时代,形成新共识,描绘新蓝图,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新征程将从青岛启航。
创新元素高度集中
青岛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整个城市充满活力。青岛拥有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等1000多个创新载体。第一个国家实验室试点——青岛国家海洋科学技术试验实验室和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都在青岛开花结果。
在青岛城阳区世界汽车列车城的核心区域,投资600亿元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正在建设中,首批5个签约项目已经落户。“到2020年,城轨交通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到1200亿元以上,青岛城轨交通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到1500亿元以上。”城阳区区委书记王波说。
青岛是一座品牌城市,一大批知名企业在这里萌芽成长。他们从不停止创新,并在自我否定甚至颠覆性创新中保持活力。以海信为例,从家电行业起步的海信,现在正在成为城市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的专家。“自1998年成立以来,海信网络技术公司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已应用于中国100多个城市,包括28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大量城市已经建成,实践证明,海信在缓解城市拥堵、保障城市安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经成为城市的“拥堵克星”在海信中心,海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告诉记者。2018年,在高德地图和交通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中国拥堵缓解度最高的三个城市中有两个与海信的智能交通建设有关。在缓解拥堵方面排名第一的青岛,已经连续两年出现拥堵急剧下降的情况。
青岛是一座人才之城,拥有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工业环境,吸引着国内外的人才来这里工作和生活。今年,青岛的人才总数达到180万,连续七年被评为外国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在位于青岛李沧区的青岛国际院士港,有108名国内外著名院士有意落户,其中包括79名外籍院士。袁隆平、陈普等14个院士项目已投产,9个项目已投产并取得效益。
“宋丽区把加快建设青岛港国际院士港作为融入新老动能转化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支撑点和主平台,把院士科研成果转化放在首位。在已投产的14个院士项目的基础上,到今年年底力争达到30个以上,推动院士科研成果与地方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努力培育数百亿个产业集群。”李沧区区委书记王西京说。
蓝色战略引领世界
青岛位于黄海之滨,海洋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青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确立了“中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先导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海洋独立R&D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的发展方向,青岛的主导战略是蓝色。
青岛海洋科研实力雄厚,30%的院士涉海,40%的高端研发平台涉海,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先技术。
青岛规划建设了一批“国家品牌”海洋创新平台,如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深海基地。崂山区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区、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科技园区等13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海洋经济优势日益突出。2017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909亿元,同比增长15.7%,带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3.9个百分点,占区域生产总值的26.4%。
“震龙”号载人潜水器进入位于青岛即墨区蓝谷的国家深海基地,正在车间内优化和升级其技术性能。创造了世界上同类潜水器最深记录的英雄已经准备好为下一个任务节省能量。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维修车间,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对记者表示,自试航以来,“蛟龙”号已成功下潜158次,共持续557天,总航程超过8.6万海里,实现了100%的安全下潜,取得了丰硕的深海科研成果。
“现在,4500米载人潜水器已经投入使用,中国10000米载人潜水器的开发也已经开始。预计开发工作将于2020年完成。”丁表示,为进一步推进“深海进入、深海勘探、深海开发”的实现,中国必须建设更多用于科研、资源开发、打捞、深海勘探、电影拍摄、观光等领域的深潜器,打造强大的“小龙”家族阵容。
"我们最近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海洋国家实验室水上滑翔机研发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研究员杨绍琼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自主研发的‘海燕’万米水上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潜艇试验,据记录分析,最深潜水深度达8213米。”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它利用净浮力和姿态角调整来获得推进力,消耗的能量很少,非常适合长期大规模的海洋探测。“现在,水上滑翔机可以潜到8000米的深度,这标志着中国深海观测的一个里程碑,并将引领中国深海无人设备的发展。”杨少琼说道。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近日,一首名为《青岛》的歌曲在银幕上回荡:“红砖绿树、碧海蓝天是永恒的象征,美丽的海岸线缠绕着幸福。”歌词生动地描绘了青岛美丽的风景和宜人的风景。
近年来,青岛各界牢固树立和践行“青山在,青山在,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一个蓝天、绿土、碧海、碧水的美丽家园。2017年7月,青岛启动了“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美丽青岛三年行动”,重点是城市运营保障、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绿化、河道疏浚及岸线美化、城市交通道路及周边环境照明美化等。一年来,青岛的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呈现出新的面貌。
青岛崂山区从麦岛到极地海洋世界已经闲置多年,但脏乱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纠正。在美丽的青岛运营中,崂山区集中力量,解决了许多难题。如今,人们眼前呈现出一条美丽的海滨步道:清澈的海水、干净的沙滩、平坦的木板路、铺有沥青的迷你马拉松路、宽阔的绿化带、各种雕塑等。,形成一个长长的画面滚动并延伸到远处。“这条沿海通道开通后,崂山的沿海通道已延伸至巴水河风景区,海岸线长约33.4公里,将成为青岛最美丽的沿海通道。”崂山环卫花园公司的徐欢欢说。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就在眼前,会场将充分展示青岛的时尚之美。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江亭介绍,青岛紧紧围绕“世界标准、中国风格、山东风格、青岛特色”的目标,注重突出特色。它精心规划和精心制作了场地选择、场地规划和设计、装饰、戏剧表演、艺术和创意设计等。,并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一带一路”的首创精神、鲁青特色等元素于其中。
张江亭说,奥运帆船基地是青岛的山、海、城、湾的标志性景观,也是比赛场馆所在地。主厅的造型设计意味着“起飞与梦想,航行与驾驶”。宴会厅的主体外形像波浪中的风帆,符合“山川合一、海空一色”的场馆环境,富有海洋特色。目前,峰会场馆的建设和改造已经完成,压力测试已经完成。新闻中心占地10000多平方米,可容纳3000多人,已开始试运行,并提供会议、医疗、车辆等各种服务。美丽的青岛将以崭新的面貌拥抱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也将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里程碑。“上海精神”将在青岛更加闪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周程)
标题:青岛:以崭新面貌迎接上合组织峰会 魅力港城新航程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