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7字,读完约4分钟
5月30日,文化贸易创新与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文学承载道教,交融共享”。国内外业界专家和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探讨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来”的新路径和中外文化的融合、创新与发展。
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中国文化贸易蓬勃发展。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达到1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其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额达到176.2亿美元,增长18.5%,贸易份额上升至18.1%。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传媒学院院长魏表示,在建设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与国际合作的融合越来越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引人注目。旅游合作是当前“一带一路”合作中最生动、最受欢迎的领域;依托旅游商业模式,演艺娱乐业将加快发展;文昌产品及其营销逐渐成为行业发展中的“一带一路”文化热点;文化投资和运营基础好,发展潜力大;互联网+的文化形式吸引了很多关注。除了地理意义上的“一带一路”,未来还应该建设数字意义上的“一带一路”。
然而,拓展“一带一路”的文化市场并不容易。在魏看来,主要有六大风险,包括文化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风险、文化折扣与市场开发的风险、产业规模不足的风险、长期经营的资本风险、跨文化创意管理的风险。
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风险?魏建议,要协调大格局,规范盲目跟风的项目;在国家队的带领下,行业协会组织了一个扩大小组;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间双边贸易协定,最大限度地避免文化折扣市场风险和长期产业风险;以文化交流和人才互动为先导;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应起带头作用;煽动各种“一带一路”资金支持文创,发挥互联网的溢出效应。
文化企业的布局有其自身的策略
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企业开始将“一带一路”作为发展和布局的重点,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北京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副总经理于表示,近年来,文投集团着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创意功能建设运营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平台和国有文化资本运营平台。“十三五”期间,将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推进“文化+技术贸易”方式,完善文化贸易促进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北京华江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陈绍舒在海外市场努力工作了10年,他想谈一谈“走出去”的经历。他也认为“走出去”需要“引进来”。去年以来,华江决定与国外同行业优秀企业和合作企业重签合同作为回报,重新点燃“走出去”之火。
陈绍舒承认,华江文化是今年文化旅游部颁发的“一带一路”40个重点文化项目之一,希望借此机会以新思维找到自己的国际切入点,传播品牌和文化。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品应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与新技术相结合。未来5至10年,中国文化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E-shot对“一带一路”市场也充满信心。电子商务全球贸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姜奇奇表示,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为艺术电子商务开辟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随着“一带一路”贸易和金融的发展,这个文化时代的主题,就像2000年前的丝绸和1000年前的陶瓷一样,将再次建立一条覆盖全世界的华丽的新丝绸之路。
华云尚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德中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力斌谈到了企业布局“一带一路”的经验,他说,要寻找的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而不是中国的问题。做国际贸易,文化应该“走出去”,我们必须了解每个国家的特点,破解他们的文化密码。
标题:文化贸易做好一带一路大文章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