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合肥4月8日电:不求人群众办事情的“网”和“门”——安徽“分配西服”改革的实践
新华社记者王生智、张子玉、周畅
政务服务率达90%以上,必须现场处理的事项必须“最多运行一次”。近年来,安徽省在不求人启动了“一网一门,群众办实事”的改革措施,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政府服务网络,推进跨部门并联审批,允许群众一门多事。
“一次也不跑”:政府服务“贯穿一个网络”
“过去,我不得不在上海和安徽之间来回奔波。这一次,我通过了网上审批,坐在办公室里得到了批准。太方便了!”淮南浦东金桥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李晨说。
由于公司总部设在上海,项目位于安徽淮南,审批流程在合肥,李晨每次申请都需要往返现场。这次,他在网上提交了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的申请,几天后通过网站下载了审批文件。
“例如,在归档企业标准时,根据在线操作手册,您可以在办公室提交材料。提交后,您将很快收到一个审核电话,并告诉我需要修改的内容。我直接在网上修改它,没有跑到窗口或重印材料。批准后,我可以在存档的宣传栏中检查并下载带水印的文本。”安徽郭华名人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光英表示,如今,企业乘坐信息快车,既高效又方便。
李晨和宋光英享受的便利是安徽省“互联网+政府服务”工作带来的红利。
2017年11月,安徽省政府服务网正式投入试运行。这是一个综合服务网络,横向整合各部门分散孤立的信息,纵向贯穿省、市、县、村五个层面,推动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上网”,实现跨部门、跨层次、跨区域的业务合作。目前,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2449个,市级互联网服务项目61918个。
“最多运行一次”:并行审批只进入“一个门”
对于需要现场办理的事项,安徽省对外和一级政府推行“一个部门、一个窗口”的一站式服务,将36个省级部门的职能和人员与行政审批职能合并,集中到政府服务中心工作,大力推进跨部门平行审批,做到“一门多办事”。
“从营业执照的办理,到土地使用的批准,再到工厂的建设,以前至少有23个部门要提交材料,现在他们可以通过一个窗口。”在铜陵政务服务大厅,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宇在刚刚完成的证书上说。
目前,安徽省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完善网上申报办理、物流快递等服务,推出了3批1241项“最多运行一次”服务,覆盖率达96.4%。
“它不仅方便而且快捷。例如,普通人(603883,诊断单位)关心的房地产转让,最初不得不运行房屋管理、税务和登记三个部门。现在,‘一窗受理’最早可以在60分钟内完成,远远快于法定的30个工作日。”黄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表示,通过探索“互联网加”改革,全市房地产登记的全过程可以“最多运行一次”,同时可以并行办理水电交接手续。
如何实现“群众在不求人做事”?
完全彻底地“释放”。“行政审批权只有真正被授权到‘窗口’才能实现不求人。”安徽省政务公开办公室副主任徐纪忠坦言,他遇到过一些部门不愿意将审批权放在政府服务大厅里。但是,随着以省长为首的工作领导小组的大力推进,改革力度加大,许多部门都在推进审批与监督的有效分离。现在,“厅外不审批”已经完全实现。
及时有效的“管理”。“如何处理,如何下载表格,如何填写...人们想知道的是服务指南。”安徽省政务公开办公室主任宋表示,通过建立统一的“账户、入口、目录”等标准化做法,安徽省也实现了无差别服务。
“过去,体制不完善,审批一件事要办一两年是正常的。现在,只要符合要求,就必须在20天内完成。只要有网上提交的申请,我们这边就是一个‘风暴式’的提醒,限时结算和系统报警促使我们迅速处理。”安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部研究员李林说。
积极“适应”到位。潞安龙江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磊对此深有感触。“市公路局的局长来培训企业,教我们如何在网上做事。这非常重要。”
安徽省交通厅审批办公室副主任魏道奇说:“如果你不做好培训工作,一些企业会认为网上报名比实体大厅更麻烦,所以你需要主动给企业送培训服务。”
“下一步将使政府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例如,它将结合HKUST讯飞(002230)的语音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开发相应的智能审批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探索自动审批、智能审批、自动发布结果的新型在线服务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二次运行、二次批量服务。发展残疾人无障碍服务。”安徽经济信息中心的王说。
[我想纠正错误]主编:卢伟
标题:一张“网”一扇“门” 群众办事不求人——“放管服”改革的安徽实践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