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30字,读完约6分钟
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首次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援外工作即将迈出新的一步。
外援是大国外交中不可或缺的
外国援助(Foreignassistance,foreignaid)被称为对外援助,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等各个领域。军事援助不仅无偿向受援国提供武器和装备,还向受援国的军事人员提供培训。经济援助是指帮助受援国建设工业、运输、农业和服务业,包括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以及专业培训。文化、教育和卫生援助是指向受援国派遣专家小组或人员,以支持其文化和教育发展,提供医疗和卫生服务,培训运动员和建造体育场馆。
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大国高度重视对外援助,将对外援助视为加强与受援国关系、提升国际声誉、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参与度、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
各国没有统一的外援制度模式
对外援助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和公民的系统工程。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捐助国政府制定对外援助战略、政策和计划,选择受援国,与受援国政府一起确定援助项目,组织企业和公民参与对外援助项目,并监督项目实施,以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并交付受援国使用。为此,捐助国政府应建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规划和管理外援,并建立一套管理程序和方法。
在外援机构的建立和运作方面,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国的外援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国家设立独立的援外机构,接受外事部门的指导。在一些国家,没有独立的机构,对外援助协调职能由外交部承担。在其他国家,总统或总理主持高级别协调会议。
美国将援助视为实现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工具,其援助涉及27个部门。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处于核心地位,接受国务院的总体外交政策指导。为了使发展援助更紧密地服务于外交政策目标,近年来进行了两轮改革,以重塑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能力,从而使外国援助获得了与外交和安全同等的地位。
中国对外援助制度的演变
中国的对外援助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中国基本上是向其社会主义邻国提供军事援助以抗击侵略,然后向其提供经济援助以支持其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受援者和项目的简单性,没有设立单独的外国援助机构。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向亚洲、非洲、加勒比海和大洋洲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1961年,对外经济关系总局成立(后更名为对外经济关系部)。
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体。中国外交工作的目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受援国的和平与发展。
1982年3月,对外贸易部和对外经济关系部合并为对外经济关系和贸易部。此后,形成了由外交部负责对外援助总体协调、外经贸部/商务部/商务部负责组织实施对外援助的对外援助体系。
应该指出,中国的对外援助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援助在原则上是有区别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往往对援助附加条件,这与“人权”和“民主”相联系,实质上是干涉受援国的内政。中国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真诚地帮助受援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受援国人民。中国对外援助的有形和无形的成就,如工厂、铁路(公共道路)、医院、体育场、学校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是宣传中国形象的“活广告”,是中国与受援国之间友谊的传播者。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援外工作的新形势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中国对外援助工作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外交的总体布局,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对外援助工作应该开创一个新局面。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正是为了开创对外援助工作的新局面。
最初,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对外援助职能集中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这有利于集中实施对外援助的主要政策和组织实施对外援助。与各国引进外援制度相比,可以看出,中国这次成立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是一个权责高度集中的外援机构,没有先例。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对外援助战略方针、计划和政策,在协调与合作中提出重大对外援助问题和建议,推动对外援助方式的改革,制定对外援助计划和方案,确定对外援助项目,并监督和评估实施情况。外援的具体实施仍由有关部门按分工承担。
四点建议
第一个是国家国际发展合作机构,建议称之为“国家发展机构”。它的英文翻译名字是国家国际发展与合作管理局,缩写为saidc,中间三个字母恰好是aid,意思是援助。
第二,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政策研究。
作为一个专门的援外机构,有必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对党中央、国务院的宏观政策和外交战略的研究,以便深入了解它们的精神,指导我们部门的工作。其次,受援国和潜在受援国进行国家和区域研究,以掌握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最后,研究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对外援助政策和实践,以及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政策和实践。
第三,加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统计监测工作。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对外援助统计一直运行在国家涉外经济统计体系之外,数据不向外界公布。
中国对外援助数据至少有以下需求者:部门内部管理人员、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相关党、政、军部门、参与研究的智库和研究机构,以及关注对外援助工作和国家财政支出的人士。因此,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统计监测系统,并确保该系统的实施,以便产生更加系统、科学和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外援统计数据。然后与其他部门共享,并在不同级别、不同情况下有选择地向公众发布。
第四,做好与国务院其他部门的合作。
虽然对外援助职能已经从外交部和商务部中分离出来,但对外援助工作不能完全脱离这两个部门。此外,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它还需要与许多其他部委打交道。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做好与国务院其他部门的合作。
(本文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标题:开创新时代援外工作新局面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