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4字,读完约4分钟
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张茂在会上总结了近年来商业体制改革取得的突出成绩,并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商业体制改革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介绍了工商部门今后的工作重点。
全国推进“分业经营”,降低准营门槛
商业体制改革以来,注册资本由实缴转为认缴,一址多照、一图多址、商务秘书、中创空房等改革降低了企业设立的资金和场地门槛。“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的改革,大大简化了企业的证照。“许可前的证书”已更改为“许可前的证书”。目前,工商登记的226个前置审批项目中,87%已经变更为后置审批或注销。整个电子注册系统已在31个省(区、市)开通,注册便利化改革取得突出成效。
一系列改革措施激发了人们投资和创业的热情。自2014年以来,截至2017年底,每天新增市场主体4万多个,其中每天新增注册企业13,700家,2017年增长更快,每天新增注册企业16,600家。
尽管商业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投资和创业的体制和制度障碍仍然存在。例如,企业面临着诸如“不允许准入经营”等问题。2017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上海浦东新区“两证分离”试点改革扩大到其他10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新区。
张茂介绍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以解决“进不去营地”等突出问题,走完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提倡“双重随机性和开放性”,打击非法企业
“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是当前政府深化分权改革、整合管理、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到2017年底,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基本实现全覆盖。2017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随机抽取92.76万家企业,占全国实际企业总数的3.73%,随机抽取结果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时向社会公布。
张茂介绍说,下一步,在“双重随机性和开放性”方面,还有几项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是规范企业宣传内容。经过几年的商业体制改革,企业信用意识增强,企业情况公示率达到90%,超过了年检时的83%和84%。企业有自己的公示意识,但公示的内容需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处罚也要公示。
二是规范抽查内容。前年,工商部门把企业抽查内容规范为12个方面,一次检查减轻了企业负担。去年我们进一步梳理了八个方面,其中要注意企业的出资和产品的质量。
第三,“双随机一公开”的结果应该公开。有必要及时完整地公布结果。去年的宣传率是96%,今年要求宣传率达到100%。一些企业被罚款100万元和200万元,这对他们没有影响,但在处罚结果公布后,它甚至比罚款更致命。
12315将在“电子地图”上推出,以方便投诉
去年3月,工商部门开通了首个12315互联网平台,解决了消费者拨打12315热线时电话占线的问题。去年,互联网平台解决了38万起投诉,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当使用互联网平台投诉时,一些消费者觉得操作过于复杂。如果他们不知道企业的全称,只知道企业的一个商标或通用名称,他们就不能完成投诉。
导演张茂介绍,今年,该平台将经历第二次转型,增加一个电子地图,让消费者可以点击地图投诉,而不必知道哪个公司及其详细全称。工商部门通过大数据和在线处理解决了消费者举报的问题。“简而言之,我们的目标是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投诉。就像我们注册公司一样,我们可以用手机注册,用手机投诉。”
《人民日报》(2018年3月2日,第11版)
标题: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