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5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央行数据,2017年,中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同比增加8782亿元。
“受供应方结构改革深化、金融去杠杆化不断推进、监管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表外融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明显;企业中长期融资增加,生产经营活动明显增加;肖伟贷款和“三农”发展迅速,短板取得显著成效;房地产贷款增速继续回落,杠杆行为基本得到控制。”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表示,总体而言,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供应体系质量有所提高。
数据显示,去年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机构中长期贷款保持增长趋势,余额为4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比去年年末高4.8个百分点。据赵介绍,这表明,随着宏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供给面结构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效应开始显现,行业供求形势有所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明显增加,与pmi保持稳定上升的总体趋势相一致。
随着供给方面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资源继续发挥其弥补不足的力量,小微地区和“三农”仍是信贷政策支持的重点。一方面,在国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双重创新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和产品等多种手段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在定向减RRR等政策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投资步伐继续加快,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平均贷款增速。
数据显示,2017年,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增加3.4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分别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高3.8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
2017年是中国深化扶贫的一年。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贷款继续增长。2017年底,农村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25.1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赵认为,今后,随着农业供给面的结构性改革和精准扶贫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将不断调整,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将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贷款将继续以/0/房的速度增长。
"总体而言,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供应体系质量有所提高."赵表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今后五年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主要方向,特别是推进农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三农仍将是今后信贷政策的支持和支持重点。同时,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创新产业相关领域的信贷投入有望增加。
在房地产市场,2017年调控更加严格,特别是下半年,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房地产领域的非法资金流入基本得到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继续下降。2017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20.9%,比上年末下降6.1个百分点,增速继续回落。随着房改项目的逐步推进,保障性住房贷款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17年底,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同比增长32.6%,占同期房地产开发贷款的61.8%。
在谈到2018年的货币政策时,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表示,将进一步支持供给侧结构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国防和民用技术开发、农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金融服务,大力推进深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
此外,去杠杆化也是供应方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师认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隐患之一是杠杆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有鉴于此,宏观调控需要对去杠杆化施加一定的压力,监管部门已经表示,未来三年左右宏观杠杆率将得到有效控制,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难以改变。
标题:金融资源补短板持续发力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