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1字,读完约4分钟
回顾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稳定,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新旧动能转化加快,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结构改革等八项重点任务,重点抓好“破”、“立”、“降”,大力消除无效供给,大力培育新的动能,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步调整到与中高速增长潜力相适应的水平,与就业、效率、收入等指标更加吻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国家统计局局长纪宁哲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正在加快,质量和效率提高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2017年,经济增速达到6.9%,比上年快0.2个百分点,实现了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反弹和双向波动。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比上年增加37万人,超过年度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比2016年增长12.5个百分点。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从结构上看,经济增长已经从主要依赖投资转变为投资和消费。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比资本形成总量高26.7个百分点。
新动能正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0%和13.4%。在线零售等新兴业态继续快速增长,全国在线零售额同比增长32.2%。全国新增注册企业607.4万家,比上年增长9.9%,平均每天新增注册企业1.66万家。
据相关机构测算,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70%。“新动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言人孟伟说。
2017年,供应方结构改革进一步推进,“三比一、一减一补”成效日益明显。据统计,去年中国实现了约5000万吨钢、1.5亿吨煤的产能削减,年度产能削减任务圆满完成。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7.0%,创下过去五年的新高。商品房库存水平继续下降。2017年底,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16年底减少1.1亿平方米。
在去杠杆化方面,中国企业的杠杆率呈平稳下降趋势,初步抑制了杠杆率的快速上升。从宏观角度看,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截至去年第二季度末,中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为163.4%,连续四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从企业层面看,截至2017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下一步要继续把国有企业放在首位,要采取国有企业改革、降低产能、降低成本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杠杆化。
有趣的是,2017年,中国的成本削减超过了1万亿元,涉及企业的费用削减达到了1700亿元。2018年,相关部门将把降低成本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提升实体经济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升中国经济质量优势。
短期而言,农业和水利管理投资增长16.4%,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增长23.9%,有效弥补了长期“未偿债务”。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不可否认,一些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如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质量供给不足并存,城乡、地区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等。这些不平衡问题相互制约、相互交织,已成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我们不能简单地借鉴成熟经济体的标准结构,也要充分考虑中国这个大国的特点,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的结构性变化时期,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发展不平衡和不足的特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近日表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深化改革,增强经济活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这是根本之道。
王一鸣认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一些有利条件,包括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正在进行的供应方结构改革、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
标题:经济结构正在出现重大变化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