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8字,读完约5分钟

在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银行合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从“规模争夺战”转变为“资本争夺战”,核心资本量大、持续补充资本能力强、融资渠道多元化的银行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最近,央行发布了2018年第3号公告,旨在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央行此举有利于鼓励商业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以满足商业银行日益增长的资本补充需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合作创新中心研究员李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拼资本”时代:银行将开启多元资本补充模式

事实上,近年来,银行业的波及范围不断缩小,金融去杠杆化和加强资本监管叠加在一起,银行面临更大的外部资本补充压力。大多数受访专家认为,这一宣布来得正是时候,将有助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满足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

“拼资本”时代:银行将开启多元资本补充模式

银行已经进入了“为资本而战”的时代

根据银监会新资本规定的过渡性安排,到2018年底,按照巴塞尔协议三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8.5%、9.5%和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7.5%、8.5%和10.5%。

“拼资本”时代:银行将开启多元资本补充模式

事实上,2017年,上市银行积极发行优先股和次级债,非上市银行聚集在一起排队首次公开募股,这使得银行业开始出现“补血”热潮。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先后完成了总额约875亿元人民币的优先股发行。

“拼资本”时代:银行将开启多元资本补充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该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来“补充血液”的举措,在2017年第四季度出现了激增。去年11月,中国共发行了1148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同比增长60%以上,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

不过,业内一些专家认为,2018年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凸显。首先,新的资本监管规定是“最后期限到了”;二是在深度监管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下,银行表外业务国际化将成为趋势,表外业务风险资产将按照表中标准计提,这将要求银行补充资本,资本约束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拼资本”时代:银行将开启多元资本补充模式

例如,目前银行非担保理财产品余额约为24万亿元,其中非标准资产约为5万亿元,债券资产约为12万亿元。如果这些非标准资产和债券资产重回谈判桌,银行资本将面临压力。

去年12月,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调查(2017年)报告》显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继续承压,44.1%的银行家认为当前资本充足率指标对运营压力较大,远远高于银行业其他核心指标的压力。

“所谓的‘轻资本’发展模式将是不可持续的。”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金融中心主任曾刚表示,在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银行合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从“规模争夺战”转变为“资本争夺战”,核心资本数量大、持续补充资本能力强、融资渠道多元化的银行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拼资本”时代:银行将开启多元资本补充模式

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债券

本公告将“资本补充债券”定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满足资本监管要求,并就特定触发事件下的债券偿还达成协议而发行的金融债券,包括但不限于非定期资本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此外,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是,公告明确表示“当事件发生时,当事件发生时,可将资本补充债券减记或转换为股份”。

“拼资本”时代:银行将开启多元资本补充模式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新的非共同资本工具主要包括带有减记条款的资本工具和带有转换条款的资本工具。然而,以二级资本债券为代表的中国市场实际发行的资本补充债券通常只包含减记条款,没有包含转换条款的品种。因此,兴业银行的研究团队认为,在央行宣布之后,带有转换条款的二级资本债券将很快推出。

“拼资本”时代:银行将开启多元资本补充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触发事件"指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中较早的一种:监管当局认定银行不减记就无法生存;或者监管机构认定,没有公共部门的资本注入,银行将无法生存。

监督总损耗吸收能力

20国集团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具体标准的新规定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发行债券,提高吸收全部损失的能力’是央行此次公告的一个亮点。”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认为,该公告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新的资本补充债券,以创新的吸收损失机制或引发事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发行债券以提高吸收总损失能力的原因之一,正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对吸收总损失能力的监管。

“拼资本”时代:银行将开启多元资本补充模式

那么,对全损吸收能力的监管会对中国银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呢?大多数行业专家认为,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激励和消极激励并存的结果。一方面,对总损失吸收能力的监管无疑会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运营成本。为了控制成本,大银行在扩大经营规模、关联度和跨国经营时将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已经成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机构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名单。因此,不断上升的监管要求可能会鼓励它们采取更积极的经营战略来维持经营利润,相反,会扩大经营风险。

标题:“拼资本”时代:银行将开启多元资本补充模式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