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9字,读完约4分钟
“要振兴农村,农村银行应该有所作为。农村恢复活力后,村镇银行可以做得更多。”在谈到金融支持农村振兴战略时,中国银行村镇银行行长张对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回顾该村镇银行的发展轨迹,自成立近四年以来,共发放贷款4903笔,贷款总额13.615亿元,贷款余额4.59亿元,平均单笔贷款21万元。涉农投资比重超过90%,支农方向明确。
王兴特殊工业公司
如何在农村扎根,中国林鹰银行符登村镇银行正在通过建设特色支行,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目前,我行已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结构——总行、三个特色支行、一个支行唱响了农村振兴的序曲。
都曲支行是中国银行符登村镇银行在临颍的第一家支行,位于县城都曲镇,服务于当地特色支柱产业——木材加工。开业三年来,都渠支行不断创新,主动接受银行账户经理的“尽职调查”,为中小企业“增加信任”。企业道德品质、企业纳税凭证、钢结构厂房等“弱”担保要素在这里可以作为获得融资的“硬”支持。正是由于这种不断“下沉”的创新动力,都渠支行共发放了961笔贷款,贷款总额达2.8663亿元,将小城镇木材加工企业的业务从生产炕板逐步延伸到了实木门窗、实木拼板、家具配件、高档住宅定制的整个产业链。
王刚支行诞生于王刚镇的胡椒产业。该镇辣椒种植面积10万亩,年营业额35万吨,营业额超过35亿元。针对收购时间紧、资金需求大、担保条件弱的情况,王刚分行创新推出了无担保、按月还本付息的胡椒收购贷款产品,共发放贷款910笔,贷款总额2.1014亿元。
2016年8月,瓦店支行开业,为瓦店镇机械制造特殊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当地恒信机械公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两个自建钢结构工厂作为抵押,获得贷款50万元。截至目前,和田支行已发放贷款455笔,贷款金额5364万元,其中机械制造企业贷款1600万元。
塑造新的乡村风格
临近春节,都渠镇北旭社区的味道越来越浓。在社区的群众广场上,老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他们孩子年底的收入,并计划如何度过美好的一年。这个社区和城市一样,是当地新农村社区的标杆。建成了16层的现代化建筑和电梯,土地得到了集约利用,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徐德泉,北旭的老支书,告诉记者:“建设一个新的农村社区,中国银行符登是后盾!”这种评估源于农村银行创新性推出的“宜居贷款”,允许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通过抵押贷款来购买新房。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行在临颍的符登村镇银行已经发放了280笔“宜居贷款”,总额达2300万元人民币,帮助近700名农民住进了新的楼房。
新农村的风格在于社区,群众中诚实的良好气氛得到恢复。临近春节,许多在北徐村其他地方工作的村民纷纷回家过年。每个人都来村委会感谢桂福顺。原来,北徐村有很多贷款户,其中有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桂福顺提醒大家要按时支付利息,村干部主动承担了“信贷专员”的职责。“银行帮你经营好一天,你必须诚实,你不能抹黑自己的信用。”这是桂福顺经常谈到的。目前,这个村子没有逾期贷款。中国银行符登村镇银行经常组织活动,向农村传播普惠金融知识,向村民宣讲信用信息知识,提示非法集资风险,使金融信用文化在农村扎根。
农业服务站建设
在淡季,郑祥福在三家店镇郑庄村经营的农资商店仍然很受欢迎。“这家店还是中国银行符登村镇银行在临猗的服务站。我的身份是站长!”郑祥福用一句话解开了这个谜。
农业服务站的建设是中国银行符登村镇银行解决网点不足、开辟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力举措。目前,本行已设立10个农业服务站,涵盖基础金融服务和各种增值服务,如水、电、煤等公用事业支付和电话充值。
郑祥福享有“站长”的“职务”。老李家的孩子结婚了,家具差了5万元;老张买了一台拖拉机,但他的手短了一万元。每当村民“缺钱”的时候,他们都愿意到服务站去问郑祥福。郑祥福一点也不含糊,因为他是村镇银行的贷款人,熟悉信贷政策,所以他会对村民的需求进行初步检查和总结,联系账户经理,尽职尽责。目前,郑庄村服务站已引进30个信用农户,办理30笔220万元贷款。
"让村民像呼吸一样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张告诉记者,该行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在临颍县新增40个农业服务站,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
标题:助力乡村振兴 看这家村镇银行 如何破题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