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19字,读完约8分钟
新华网(603888,诊断单位)记者曹宇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新时代的新征程做了总体规划。“美”一词最早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新华社《学习进步》的原创品牌栏目“工作坊”今天发表了一篇文章,解释习近平如此重视“美”的原因。
什么样的中国是“美丽”的?
“让老百姓(603883,诊断单元)(603883,分享它)呼吸新鲜的空气体,喝干净的水,吃安全的食物,生活在一个宜居的环境中,真正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真正的环境效益,让中国的土地更蓝,山更绿。”
总书记的情感描述反映了人民的期望,也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全面小康”离不开“美丽中国”
“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阐述了生态环境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任务和布局,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的重大战略部署。
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十亿多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资源消耗和生态系统退化,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明显缺陷,成为民生之痛和人心之痛。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300多篇重要讲话、论述和指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先后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和“以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制度层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第一次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年规划。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实现“两百年”目标对生态文明的要求:到2020年,坚决与污染作斗争;到2035年,生态环境将得到根本改善,美丽中国的目标将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将建设一个繁荣、强大、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领域的“失衡”表现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失衡、人口与资源的失衡、人与自然的失衡。
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解决主要矛盾是“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生态产品,满足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什么是高质量的生态产品?清新的空空气,干净的水,蓝色的大海和蓝天,绿色的水和绿色的山丘,未受污染的土地...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被列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项基本方略之一。"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类文明、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中国”,“青山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引领中国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这是新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创新。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了太多的钱。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这项工作,将来的代价会更大。”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就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海外视察中警告所有人。2013年9月,习近平在出席河北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专题会议时表示:“近年来,北京雾霾天气严重,可以说是‘天高气爽’,严重影响了人民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归根结底,生态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也是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过程。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第19届全国代表大会的32000字的报告没有提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解释说,这不是为了避免经济增长,而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新的发展观,促进党和国家的全面发展。专家认为,这一战略决策是将空放在一边,改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势头。
习近平对河北雾霾控制的鼓励,为纠结于gdp和环境保护的地方官员指明了方向。他说:“为了摆脱诅咒,即使国内生产总值下滑到第七位和第八位,它也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进展,并有助于控制空气污染和烟雾,所以你可以挂红花,成为英雄。”反过来说,如果仅仅是为了国内生产总值,而生态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糟,或者说外表还是一样,即使这样做了,那也是另一种评价。”
注重环境保护意味着注重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中最具包容性的福利。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对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四项部署,“推进绿色发展”名列第一。在“暂时的经济增长绝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一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有必要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使国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保护被多次提及。《做好污染防治工作》还明确了工作重点:“要大幅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生态环境整体质量,重点是打赢蓝天防御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增加节能量和考核,调整交通运输结构。”
方向很明确,关键在于实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必将在中国结出丰硕的果实。
用“最严格的制度”护卫“美丽中国”。201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甘肃省祁连山(600720) (600720)(古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通知》,甘肃省3名副省级官员和6名官员受到处罚。到目前为止,祁连山已有16人因破坏环境资源罪被捕。这场“最严厉的环境问责风暴”被舆论称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中“牙齿”的典型样本。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一些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发出指示,要求严肃查处。仅在祁连山,他就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解决突出问题,做好违法环境整治工作,促进祁连山环境保护和恢复”。
近五年来,生态环境领域的另一个“深层次变化”是生态文明体系体系加快形成,顶层设计初步完成,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出台,为落实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的“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奠定了基础。
《环境保护监察员程序(试行)》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破坏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破坏责任。做出制度安排;被称为“历史上最严格的”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两高”司法解释降低了环境犯罪门槛,省级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开始试点...“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格的法治”正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力武器。
自2015年底河北省环保监管试点项目启动以来,中央环保督察局两年内分四批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督察员的全程覆盖,共收到群众举报13.5万件,共问责1.8万余人,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2017年5月26日,在十八大第41次集体学习期间,Xi再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是领导干部。在一些重大生态环境事件的背后,存在着领导干部不负责任、无所作为、环保意识淡薄、部分地方履职不力、执法不严、环保部门执法监督不力等问题。
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解决生态文明问题的总体思路,而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它不仅提出了“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方向性要求,而且提出了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体系和政策导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完善环境信用评价、强制信息公开、严惩重罚等明确思路和措施。生态文明的蓝图已经绘制出来,“路线图”和“施工图”也越来越清晰。
习近平为建设“美丽中国”按下了“快进键”,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的新征程正在脚下展开。
(主编:赵冉hz002)
标题:习近平为何如此看重“美丽”?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