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3字,读完约2分钟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17年,全国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同比增长27.8%;实际利用外资8775.6亿元,同比增长
增长7.9%,实现稳定增长。
随着中国进入新的时代,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商人的新行动下,利用外资的新气氛出现了。中国吸引投资的重点领域已经从传统产业转移到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如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开发区和自由贸易区对外资准入的限制不断减少,投资便利化程度日益提高,吸引外资加速趋同;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西部地区由开放走向开放,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新时期,中国利用外资呈现出新的局面。
2018年,康明斯、诺和诺德等国际知名企业和R&D机构将落户北京中关村朝阳公园。截至2017年底,中关村朝阳公园已经吸引了包括苹果R&D(北京)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和惠普公司在内的30多家财富500强公司的地区总部和R&D中心。这只是北京扩大开放服务业综合试点后,中关村朝阳公园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的一个写照。
作为中国第一个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城市,北京自2015年5月起率先扩大开放服务业。得益于服务业的扩张和开放,国际高端要素加速向北京集聚,北京利用外资呈现爆炸式增长。2017年,利用外资规模达到全国冠军。服务业已经成为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这在北京得到了充分体现。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严立刚在最近召开的2018年北京商务工作会议上表示,北京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增长。2017年,北京利用外资243.3亿美元,增长86.7%,规模居全国首位。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占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的95.4%,同比增长88.3%。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提供的信息也显示,北京实际利用外资连续16年增加。从2013年到2017年11月,改革开放以来的五年间,北京引进的外资规模占总量的40%。自扩大开放服务业综合试点以来,北京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利用外资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
然而,在利用外资方面连续17年取得增长的上海,在2017年却出现了利用外资的下降。北京和上海利用外资的不同表现反映了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利用外资的影响。北京在2017年利用外资方面赢得了与上海的竞争,因为其服务业优于上海。
最近,北京和上海都公布了2017年的成绩单。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北京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000.4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年略低0.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20.5亿元,下降6.2%;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5310.6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22569.3亿元,增长7.3%。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0133.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99亿元,下降9.5%;第二产业增加值9251.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0783.47亿元,增长7.5%。
从产业结构来看,上海的第二产业是北京的1.74倍,但北京的服务业更好。近年来,由于中国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东部沿海城市工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外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逐渐从沿海城市向内地转移。2017年上海第二产业利用外资比例高于北京,第二产业利用外资下降,服务业规模略低于北京,因此上海第二产业利用外资低于北京。
外资加速流入服务业,为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省市的转型指明了方向。上海已明确表示,利用外资已进入“结构转型时期”,应形成以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和R&D经济为重点的利用外资新格局。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称重认为,与制造业投资的规模效应相比,国外服务业的特点是含金量高、独立于土地、厂房和廉价劳动力。虽然规模较小,但可以带来上海急需的人力资本、创新能力等必要资源。
事实上,上海利用外资的“结构性转变”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上海市共签署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26个,同比增长20.3%;对外直接投资合同金额7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5倍。同期,上海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为7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6倍,占上海外商投资合同总额的96.9%。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增长强劲,合同金额50.86亿美元,增长8.8倍。
标题:服务业成为吸引外资“强磁场”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