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1字,读完约4分钟

原创标题:播放一场造福人民的新文化运动

2017年,思想文化战线发生了许多变化。传统媒体更好,网络空空间更清晰,人们的公共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习得”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生活变化的常用词汇。各级文化部门和公共文化单位紧紧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把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障基础、促进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掀起了以文化惠民的新运动。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今年,文化部正式发布了《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规划明确,立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构建反映时代发展趋势、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今年,文化建设“四梁八柱”重要法律出台,公共文化法治建设取得新突破。2017年3月,《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法律首次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规定了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提供和保障方面的职责。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提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主体,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图书馆为分支或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这一规定保证了公共图书馆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取意识。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今年,中国有3000多个公共图书馆,4000多个博物馆和纪念馆,3000多个县级以上文化中心。三分之二的村庄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有文化活动室。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公共文化设施走进人们的家门,“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成为常态,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基层倾斜。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今年,推进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亮点之一。“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村文化活动室设备采购工程”、“移动文化车设备工程”等基层重大文化活动继续推进,更多人(603883、门诊单位)分享文化惠民成果。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这一年,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资源的供给不断丰富。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送戏下乡活动,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积极推进送戏下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大众化。在农村的舞台上,锣鼓又响了。

今年,中宣部、文化部、中央组织部联合发布了《深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施方案》。该规划部署促进了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和美术馆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根据规划,今后理事会将成为公共文化机构的负责人,公共文化机构活力弱、服务效率低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人民需要与否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重要价值标准。近年来,各地围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决策、实施和监督机制,形成了不同的公共文化建设模式:青岛、成都、焦作的文化超市采用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北京、天津、合肥等地都发放了文化优惠卡,包优惠文化产品,给群众自主选择权。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为了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望,我们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新的一年里,思想文化战线将能够更好地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更好地在推进历史进程中实现文化进步。

标题: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