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834字,读完约12分钟
编者按:
告别2017年,放下那些“意想不到”的遗憾;欢迎来到2018年,开启更多美好的梦想。
更高的工资,更高的投资收入,更好的职业规划,更少的干扰...无论你经历了什么,在新的一年里还是要记住:没有投资者的信任和委托,行业就是无源之水,发展就更难谈了。
2018年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公共基金成立20周年纪念年。“20岁”是一个老人成长和举行成人仪式的重要节点。严格监管开始全面实施,经历了2008年次贷危机、2011年高通胀、2016年汇率贬值引发的导火索等一系列大风暴。还有什么能让基金行业在2018年停止或飞跃?
公共基金:回报的积极管理政策取向
记者王丽英
猜测1:基金行业的渠道业务将继续“瘦身”
2017年,飙升的渠道业务终于在年底停止。日前,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银行信贷业务的通知》,分别对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的银行信贷业务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加强银行信贷业务监管的要求。这一政策导致了2017年基金子公司的萎缩。
2018年,基金子公司的渠道业务规模可能会继续下滑。2016年之前,基金子公司一直是渠道业务的重要载体。基金子公司新规出台后,基金子公司的规模一直在萎缩。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基金会的数据,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专用账户业务规模为14.38万亿元,比第一季度下降近2万亿元,降幅达12.08%。基金子公司“一对一”和“一对多”产品的规模有所缩小。
猜测2:加强主动管理业务将成为全年的主题
随着新基金评价体系的实施,2018年基金公司通过货币基金扩大规模的动机将逐渐减弱。因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寻求帮助资金并通过货币基金来进行规模扩张只是一个面子工程,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公司的业务水平。
根据基金行业协会前一届基金评价业务论坛的建议,管理规模不是评价投资管理能力的关键指标,基金评价机构应进一步弱化对公司管理规模的关注,不再公布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在内的排名数据。据悉,目前包括银河证券基金在内的许多证券公司都在试图降低货币市场基金的比重,增加股票基金的比重。此外,监管部门多次加大对货币基金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其流动性风险,这意味着2018年必须转向积极管理业务,完善股权、固定收益、量化投资等产品。
猜测3:更加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在严格监管政策的背景下,公共资金依靠短期创新和发展越来越困难。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着缺乏长期核心价值的发展困境。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党组书记、会长洪磊早些时候表示,我国公共基金产品结构严重失衡,货币基金占全国一半,混合基金发展迅速,股票基金比重持续下降,对公共基金发展方向存在误解。
洪磊认为,公共资金在促进资本形成方面的价值和地位远未得到体现。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投资者和管理者的短期主义;第二,资产管理市场体系仍不统一,导致大量“监管套利”产品上升;第三,资产管理市场缺乏针对跨期风险管理的大规模资产配置工具,客观上助长了短期主义和监管套利。
一些基金从业人员向本报记者分析,新的资产管理统一监管规定出台后,预计公共基金将趋向于长期和价值投资。这可以从2017年投资者中流行的基金产品中看出。如2017年收益较高的东方红系列产品、E基金的消费类产品、国泰网络加等。
从大方向来看,价值投资的逻辑将在2018年继续。首先,19大后,中国经济进入均衡增长时期,结构性牛市将继续深化。坚持由投资驱动向消费升级和创新驱动转变,消费经济主导的股票市场将稳步上升。消费品和先进制造业是许多机构价值投资的核心目标。其次,a股市场的国际化正在加速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从2018年6月起,中国a股将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a股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一些机构投资者认为,蓝筹股和美丽50仍将是价值投资的基石。
猜测4:杠杆降低和风险控制继续推进,五种主要类型的基金受到影响
在新的一年里,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和风险控制的进一步推进将对外包基金、固定收益基金、分级基金、保本基金和货币基金产生持续影响。一些分析师预测,上述五种基金将由盛转衰,都将面临转型压力。
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新发行的定制外包基金数量和规模均有所下降,现有的定制外包基金被多次赎回,定制外包基金被集中清算。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基金募集申请表,许多基金产品计划进行转型。
新的再融资和减持规定出台后,固定收益基金的套利变得更加困难,整体固定收益公共基金突然缩水,未来转型是必然选择。在去杠杆化环境下,分级基金的市场规模也大幅缩水。根据同花顺(300033)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超八分等级基金份额全年净赎回,等级基金市场规模较2016年底缩水30%以上。预计2018年评级基金将继续萎缩,同时更加注重转型,市场上的迷你评级产品数量可能会大幅增加。
此外,保本基金的市场交易将会亏损,平均回报率将大幅下降。预计2018年,保本期满的部分产品将转化为普通基金。
猜测5:公共基金公司的两极分化已经加剧
一些分析师表示,未来,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将继续分化,并且强势将保持强势。然而,如果小型基金公司不锁定独特的目标群体,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发独特的创新产品,它们的市场生存能力将被削弱。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在发行新产品和发行规模上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自2017年以来,113家基金公司共发行了1677只股票,其中前22家公司发行了850只新产品,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大多数其他基金公司只发行了一位数的新产品。在初始规模上,113家公司共发行资金10287.54亿元,而前16家初始规模最大的公司共发行资金5266亿元,占总规模的50%以上。还有18家基金公司的初始规模不到10亿元,总数仅占总规模的1%。
猜测6:股权激励将会增加
长期以来,人才流失和激励不足是困扰公共基金的主要问题。2017年,一些基金公司开始尝试使用股权激励模式来弥补行业缺陷。截至目前,华泰宝兴、田弘基金、前海开源基金、九台基金、应永基金、金创何新、惠天富、银华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实施股权激励措施,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尝试实施。
私募股权基金:探索国际化
记者王丽英
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在2018年会面临什么样的巨大变化?在严格监管下,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017年,私募股权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它会远离2018年13万亿元的目标吗?
随着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引入市场机制,吸引多方资本参与将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投资过程中,私募股权基金可能会有机会。在大战略的影响下,“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私募现象越来越多。例如,许多私募基金经理已将注意力转向海外市场,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如越南和印度等新兴市场。这些机遇将在未来加速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私募外资参与竞争
在新的一年里,随着外国私募股权公司的不断涌入,本土私募股权公司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最近,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宣布,其在上海的全资外资公司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wfoe)已在中国资产管理协会注册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理(pfm)。截至目前,富达、瑞银、福顿、伊士曼、汇理、景顺宗衡、卢博迈、阿伯丁、贝莱德和施罗德等10家世界知名外资机构已相继获得pfm牌照。当这些强大的海外私募在中国市场上竞相瓜分蛋糕时,本土私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然而,一些私募基金老手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International Finance 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国私募基金对本地市场的短期影响不太可能,因为外国资本长期以来一直拥有基金管理公司,这些公司拥有公开发行的合资企业,并拥有自己的私募基金牌照。私募基金的优势在于激励机制,而国外私募在这一点上没有明显的优势。据估计,在短期内,外国私募将在高端机构客户中占有市场,并有许多回归者,这将取决于长期的业绩发展。
从监管趋势来看,私募控制在未来趋于规范化。截至2017年底,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发布的上市私募审核结果公告显示,福海殷桃、万勇资产、尹姬资产、达仁资产管理、招商局等五家在新三板上市的私募机构因不符合整改要求而被强制退市。28家上市私募中,除上述5家陆续退市外,共有10家安全通过,13家仍在审核中。不排除2018年仍会有退市的私募。
监管力度继续加大
可以预见,鉴于2017年底部分机构以私募股权基金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监管将更加严格,打击力度将加大。
中国资产管理协会计划在2018年正式发布一份信用信息报告,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员提供一份持续、动态的“信用档案”,并结合运营和行业特点,将其扩展至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在私募股权基金的信用信息报告中,会员的违规记录、自律规则、登记备案、信息披露和员工信息将更加专业透明。此外,中国基金会再次强调,私募股权基金不应公开募集,向合格投资者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承诺有保证的收入,单一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人数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人数。
2018年,中国1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管理产品将迎来增值税,私募股权基金也不例外,受到很大影响。财政部于2017年6月30日发出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资产管理产品经理在资产管理产品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暂按3%的税率缴纳。业内普遍认为,私人股本投资基金可能比银行、信托和券商等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受到的影响更大。由于私募与公募基金类似,对股票和债券的买卖价差没有免税政策,且私募的管理人和基金不是金融机构,不能享受银行间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2018年机构投资战略
广发基金:市场节奏“N”
2018年,整体市场以结构性市场为主,预期回报率低于2017年。市场节奏是n型的。第一季度春季,由于金融监管和第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干扰,市场被回调。下半年,在经济和政策明朗后,市场将选择方向。就市场风格而言,没有明显的风格变化。投资方向:先进制造业、大消费(白酒、乳业、调味品、家用电器、商业、医药等)。),金融(银行和保险),全年排名连续,但消费类股在第一季度春季市场的机会最大。
招商局基金:msci年中或开始
展望2018年,市场优化工作仍将继续,msci将于2018年年中正式推出,届时将推出更多a股国际基金。从短期来看,这将强化目前由价值蓝筹股和行业领袖主导的市场形势。
富国基金:金融空空间受限
实体去杠杆化、基础设施投资的减税压力和债务监管。在过去的两年里,随着营地改革的推进,金融增长率有所下降。在特朗普减税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可能会跟随2018年的减税政策,导致财政增长进一步下滑。此外,财政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监管,并筛选了ppp仓储项目,这将进一步限制空的金融空间。最近,多部门推动私人投资参与公私伙伴关系项目,这为政府的财政资源提供了一定的补充。
财通基金:寻找“新领袖”
总体而言,2018年,我们将继续遵循“领先思维”,积极寻求“新领先”的出现。在gdp稳定的基础上,利润的增加主要来自行业整体增长率的提升,但也来自上市公司在行业中地位的提升和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利润分配比例的提升。领先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继续显现,特别是对一些具有全球品牌影响力的公司而言,估值和业绩有望被双击。
博塞拉基金汉·华茂:中小股变好的可能性更大
2018年,中小股的表现将好于过去两年,部分核心品种有望继续成长,成为新的被追逐的蓝筹股。
随着蓝筹股白马的估值恢复在2017年底达到历史新高,a股大盘股和中小企业的性价比实际上进入了另一个临界点。许多中小企业的估值收缩过快,但许多中小企业的根本改善并没有因为股价大幅下跌而停滞不前,中小企业在2018年的吸引力可能会大大增强。
标题:2018年基金展望: 公募弱冠 重构江湖 私募借势&nbs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