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6字,读完约4分钟
“在移动支付、互联网技术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内容支付来提升自己,购买‘级’正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在亚马逊、新华网和中国读书网发布的2017年文化阅读十大热点事件中,内容支付成为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
时间追溯到2016年,那年的四月,有人问咖啡的价格,咖啡的价格出现了;五月,回答并知道生活在市场上;6月,“李翔商业内部参考”和喜马拉雅调频“说得好”启动...几乎每个月,知识支付平台或产品都变得流行起来,知识支付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新出口。截至2017年,阿里应用分销大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应用行业报告》称,知识支付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五大知识支付平台同比增速均在50%以上,目前用户已达5000万。“2016年被称为知识支付的第一年,而2017年被称为知识支付年。”亚马逊kindle中国的营销总监于红说。近日,他与新锐事业创始人、新锐事业创始人徐达内、留学创始人作家孙思远、三班创始人兼作家黄有灿围绕“知识支付时代的阅读”这一主题,探讨了知识支付的深层逻辑、发展方向及其与阅读的关系。
知识支付的基本逻辑
为什么人们要为知识付费,这可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大多数人把钱花在学校、书和学习上是合理的。然而,在“知识支付”时代,用户花× ×元在喜马拉雅应用上购买“说得好”课程,或花× ×元听“薛兆丰北京大学经济学课程”,或花× ×元请王思聪回答问题……但你得到的真的是知识吗?
在徐达内看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需要填补碎片化的时间,信息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对有目的的知识获取的需求越来越强。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成为知识支付繁荣趋势的温床。“我听说一个养猪户开始了一个知识支付项目,销量很好。事实上,它教会了人们如何获得农业补贴,使难以挖掘的细分知识转化为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这也证实了知识支付领域的快速增长。在这一领域有两个有希望的方向,一个是基于技能的教育,另一个是培养人的素质。”
黄有灿说,就知识支付的内在逻辑而言,用户支付的实际上不是知识,而是知识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你不需要花整个时间去读一本书,或者用不可预知的能量去理解一个领域,而只需要用零碎的时间去听那些已经彻底读过书或者深入行业的领导者讲述他们的经历和经历,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一种自我获得。“因此,知识付费制作人的核心能力是如何让看似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并激发观众的兴趣。”
因此,黄有灿认为,要想通过付费获取用户的知识,首先必须选择轨迹,即向用户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内容是基于垂直场景的应用知识,比如如何做好ppt、考证、如何申请补贴,或者中长尾范畴的兴趣和气质培养,比如关于历史、哲学和人文素质的内容。其次,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重新解释和再加工上,以便更容易理解和节省时间。“知识报酬不是做内容,而是做产品。简单的内容不负责用户体验,但产品负责消费者体验,我们必须考虑实现可交付的体验。”
“听书”不能代替读书
关于“知识支付”的流行,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知识支付为公众提供了有价值的知识,但很多人质疑这只是现代人解决“知识焦虑”的产物。零散的快餐知识反馈不能取代阅读。“听书”是否会取代阅读,是否会影响图书消费,这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争论。
在职业规划付费专栏作家的经典观点中,付费知识更像是搜索引擎的功能,它是一个准确地掌握用户在某一场景中所需的必要知识,并容易地对这些知识进行结构化、场景化和重新解释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幻觉。似乎某一知识一听到就被理解了。如果你每天都意识到这一点,实际上,收获并没有改变。”古典思想,要解决这个神话,我们应该解决真正的阅读。“深度阅读能够塑造阅读和思考能力,知道你想走的方向,有了学习框架,你就能迅速吸收分散的有偿知识,获得真正的收益。”
孙思远还认为,深度阅读和集中知识学习应该相辅相成。“‘书籍探索’产品,例如阅读1分钟或交谈20分钟,实际上以低成本和短时间的方式帮助人们知道一本书是否有他们需要的东西,但是它们仍然不能代替阅读本身。因为每个人从阅读中得到不同的收获,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延伸和再记忆的过程。因此,知识信息碎片化的总结和应用服务与深入阅读是螺旋式上升的,相辅相成的。”
标题:知识付费重构阅读消费新场景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