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0字,读完约4分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有必要在投资中发挥关键作用。从当地工作部署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仍是短期稳定投资的关键领域

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关键是创新融资机制,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既要通过间接融资发挥信贷支持基础设施的作用,又要通过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加强直接融资和支持基础设施。

近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召开地方“两会”,部署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通过对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梳理,明确要发挥投资的核心作用,努力弥补不足,稳定重点领域投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有必要在投资中发挥关键作用。从地方工作安排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弥补不足、稳定投资的关键领域。

北京方面没有提出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增长率,但明确表示将重点关注京津冀协调发展,支持熊安新区建设,做好协调发展重点任务的落实工作,力争启动京津冀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期建成通车,加快京沈客运专线、京唐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加大关键领域补短板稳投资力度

安徽省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长率为10%,比2018年实际增长率低1.5个百分点左右。从投资领域来看,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铁路公共机”项目都是重点建设项目。

新疆明确指出交通设施、水利设施、能源设施、城市设施和生态建设等薄弱环节,加大有效投入,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利峰表示,中国发展不平衡不足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一些大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缺陷仍然突出,空弥补这些缺陷的空间和潜力仍然较大。

加大关键领域补短板稳投资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颖表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在投资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投资促进消费,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提高基础设施密度和网络,以促进跨区域的协调发展;为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加大关键领域补短板稳投资力度

各地在部署和发挥投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做出了相应安排。

天津将改造1150个区和1880万平方米的旧住宅区和长期住房,改造39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完成147万平方米的3年棚改任务。

增加对民生的投资,把钱花在“前沿”和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领域,让人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收益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短期投资的进一步加强,解决投资资金来源问题也是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福建省已明确表示,将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建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推进市场化运作,利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和短板项目建设。记者了解到,为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作用,福建省将继续坚持“花钱必须有效,失败必须问责”的原则,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严格控制“三公开”预算,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加大关键领域补短板稳投资力度

四川省已明确表示,将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协调机制,规范有序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地方资产证券化。

刘颖表示,在收紧地方土地财政、限制融资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压力下,地方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将相对紧张。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关键是创新融资机制,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要发挥信贷通过间接融资支持基础设施的作用,加强直接融资,通过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支持基础设施。此外,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优化发行流程,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增加合法和合规的公私伙伴关系项目,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重大项目以弥补不足。(记者林火灿)

加大关键领域补短板稳投资力度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张兴华

标题:加大关键领域补短板稳投资力度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3389.html